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本期关注> 正文

加强党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

www.jyb.cn 2016年06月03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主力军和重要阵地,高校党委作为高校的领导核心,必须明确主体责任,坚持正确方向,把握科学规律,加强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到位。

  明确主体责任,切实发挥党委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的领导作用

  党委对高校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校党委必须明确主体责任,切实发挥领导作用。

  坚持党管发展方向。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首先是发展方向的领导。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要繁荣发展,必须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具体而言,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始终,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二是坚持服务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深入研究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充分发挥思想库作用;三是坚持把资政育人作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任务,推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坚持党管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哲学社会科学中的绝大多数学科都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高校党委在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进行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时,必须一手抓繁荣发展、一手抓引导管理,严格落实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管理权和话语权。

  坚持党管人才队伍。高校是知识分子最密集、最集中的地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之一,是思想观念最为活跃、创新意识最为强烈的一支队伍。高校党委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人才培养使用同改善这支队伍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结合起来,使广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坚持正确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高校党委在领导和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个灵魂,保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在发展中不迷失方向。

  切实帮助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解决好真懂真信、为什么人、怎么用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他希望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高校党委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武装教师头脑。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引导教师深入学习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创新成果,掌握真谛、融会贯通,切实解决好“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问题,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自觉为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和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聪明才智。

  着力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体系、教材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肯定绝大部分同志在对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问题上认识是清醒的、态度是坚定的,但也指出有一些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理解不深、理解不透,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上功力不足、高水平成果不多,在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上功力不足、高水平成果不多。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高校党委必须在帮助教师解决好“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问题的同时,着力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体系、教材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切实解决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的问题。为此,高校党委在领导制定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时,要注重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引领作用,努力构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二级学科为骨干,以哲学社会科学分领域研究为支撑的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并以其优先发展、优势发展、优质发展带动全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求真务实、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解决好学风问题。他在批评指出当前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后,殷切希望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特别要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严肃对待学术研究的社会效果,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学风问题的实质,是对待科学的态度问题。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将学风作为“第一个重要的问题”来抓,强调“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号召全党大兴求真务实、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矢”去射中国实际问题的“的”。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求真务实、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高校党委要支持、鼓励和引导教师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投身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宣传,积极参与理论和政策咨询,研究解答改革发展中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资政育人作用。

  把握科学规律,加强和完善各级党委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引导管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在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中,要一手抓繁荣发展、一手抓引导管理。这就要求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工作,在尊重规律、认识规律、把握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提高领导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教育引导教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指导方针。高校党委要教育引导教师从思想上搞清楚为谁著书立说,是为少数人服务还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的问题,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同时,要正确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既提倡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鼓励大胆探索,开展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又要教育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严守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在从事科学研究、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中要增强政治意识,自觉维护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对个别教师的错误观点要及时进行有理有据有说服力的批评教育。

  着力加强阵地管理,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高校党委要在统筹意识形态工作、统筹思想理论建设、统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统筹校园文化建设、统筹新闻舆论引导、统筹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统筹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切实负起主体责任,发挥总揽全局、牵头抓总作用。特别是要健全课堂教学管理体系,强化课堂教学纪律,要求教师做到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要严格按照“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督”的原则,切实落实举办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一会一报”制,决不允许散布违背党中央精神的错误观点,决不允许出现所谓“舆论飞地”。要加强对各类读书会、学术沙龙和社团的引导管理,防范抵制境外非政府组织利用学术交流、讲学培训、项目合作、邀请访问等名义从事渗透破坏活动,严禁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思想在校园传播。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文明成果,建设中国特色的大学先进文化,形成推动社会进步、引领文明进程的一流大学精神。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化。高校党委要统筹管理好重要人才、重要阵地、重大研究规划、重大研究项目、重大资金分配、重大评价评奖活动,形成既能把握方向又能激发活力的体制机制。要严把教师聘用考核政治关,教育引导教师自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必须与中央保持一致。要改革教学科研评价体系,突出强化马克思主义的评价标准,将政治标准与学术标准有机统一起来,把教师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宣传阐释的重要成果、重要工作,作为职称评定、业绩考核、评奖评优的重要指标,对敢于并善于向错误思潮、错误观点发声亮剑的教师,给予重点支持和培养。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以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为重点,建设高端智库,使高校成为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的重要力量,在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和先进思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高校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主力军和重要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就加强党对高等学校的坚强领导、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等,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更是具有战略指导作用和现实针对性,高校党委要在继续深入学习领会精神内涵的基础上,明确主体责任,坚持正确方向,把握科学规律,不断加强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为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水准和影响力,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接班人,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作者薛进文,南开大学党委书记】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杨亚辉 }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