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本期关注> 正文

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www.jyb.cn 2016年06月29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深刻回答了事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是新形势下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纲领性文献。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讲话精神,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牢记自身肩负的庄严使命,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做贡献中实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引导师生努力成为党和人民信任的、对国家和民族事业有突出贡献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

  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战略意义,明确高校的庄严使命

  我们党历来重视思想理论建设,始终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以先进思想为指导,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此次,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明确指出:“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刻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了重大部署,是新形势下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纲领性文献,为新时期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高校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研究队伍和人才、还是研究成果,都占有优势,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当前,国家面临从未有过的人类社会变革,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理应努力为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提供理论和思想支持,为形成新的人类文明做出贡献,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同时,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服务社会发展、建设先进大学文化、实现“双一流”奋斗目标的现实需要。高校广大师生要进一步明确自身肩负的庄严使命,珍惜难得机遇,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做出积极贡献。

  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所指出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正确方向,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尽管诞生在一个半多世纪之前,但至今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近代以来我国发展历程赋予的规定性和必然性。今天,我们所肩负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的奥妙所在,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源头活水。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为人民做学问,为人民拿笔杆子,哲学社会科学才能真正有所作为;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必须落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努力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

  哲学社会科学中的绝大部分学科都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这个问题既不能回避,也回避不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正确处理好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的关系,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于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各领域,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不断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严守课堂讲授纪律,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传播出去,理直气壮、坚定不移地坚持主流意识形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

  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所指出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思路,在做贡献中求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提出了“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战略任务和时代课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要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发展机遇,进一步明晰发展思路,把握好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积极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做贡献,进一步提升学术品质,深入研究回答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问题;积极为“理论创新和发挥智库作用”做贡献,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好智库和决策咨询服务;积极为“深化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教学”做贡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讲授与学生的思想关注点有效对接,把大道理、硬道理讲细、讲活,把人的教育与学科发展糅为一体;积极为“高校‘双一流’建设”做贡献,发展与“世界一流”目标相匹配的哲学社会科学,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科学方法;积极为“学校传统的发扬光大”做贡献,深入开展学校历史和发展经验研究,注重总结凝练,传承发扬学校传统;积极为“大学文化建设”做贡献,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为文化育人提供有力支撑,在做贡献中实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自身的发展。

  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所提出的谆谆教诲,努力成为党和人民信任的、对国家和民族事业有突出贡献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

  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是知识分子密集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当代中国,社会变革空前广泛深刻,实践创新堪称前无古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有责任研究好、总结好、发扬好中国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用中国自己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阐释中国实践、中国道路。要更加自觉地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虚心学习,扎根实践,下苦功夫,在生活中寻求真正的研究选题,积极开展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哲学社会科学教师不仅自身心中要有“真经”,还要有教学和育人上的“高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育人能力,时刻保持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做政治信念坚定、理论功底深厚、创新能力突出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相关专业的学生,要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加强对经典的学习,担负起自身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的责任,在充实的学习、研究工作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证。高校党委要积极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一手抓繁荣发展、一手抓引导管理,统筹各方面力量,做好顶层设计,打造“出成果、出精品、出人才”的良好生态环境。高校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哲学社会科学,关心关注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自觉学习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不断增强自身的政治领导能力、工作指导能力、思想引导能力,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提供有效助力。

  【作者王寒松: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杨亚辉 }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