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本期关注> 正文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www.jyb.cn 2016年12月15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中国政府作出的重要决策,目前正有力有序有效地全面推进,各地各高校推进改革的动力活力明显增强,呈现出多点突破、纵深发展的良好态势。

  中国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历程

  在中国,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大致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高校自主探索阶段。上世纪90年代后期,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开展了自发性探索。

  第二,政府试点先行阶段。2002年,教育部在清华大学、黑龙江大学等9所高校开展了创业教育试点工作。2008年,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建设了30个创新创业教育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支持试点高校结合服务面向与办学实际,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第三,全面推进阶段。2010年,中国政府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同年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以及2012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都对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出部署、提出要求。特别是2012年教育部还专门印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明确了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等。随之,创新创业教育在全国高校全面有序推开。

  第四,深化改革阶段。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从国家层面作出系统设计、全面部署。同年6月,教育部专门召开视频会议,就落实《实施意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部署。同年10月,教育部召开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座谈会,刘延东副总理出席会议并对各地各高校贯彻落实《实施意见》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对深入推进改革工作作出重要部署。目前,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定位、原则和目标

  第一,关于定位。主要有三点: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对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面对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和要求,中国政府作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这么多人,教育上去了,将来人才就会像井喷一样涌现出来。这是最有竞争力的。”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作为激发人才红利与创新红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源,理应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大力提升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能力和水平。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成绩,现在中国有2800多所高校、3600多万在校大学生,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已达到40%,已经是高等教育大国,但从高教大国迈向高教强国,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而繁重,迫切需要找准一个能够在更新教育理念、优化专业结构、创新培养机制、提高教学水平、推动内涵发展上“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全体教师参与、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能够促进培养与需求、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校内资源与社会资源紧密对接,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综合带动作用的一项全方位改革。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就业是民生之首,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工作,除了努力创造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以外,最根本的一条,是从源头上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切实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创业能力,激发创新创业热情,使他们以更高的质量创业就业,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同时,青年学生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他们更高质量创业就业,将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对就业的倍增效应和带动作用,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让更多家庭乃至全社会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第二,关于原则。主要遵循三大原则:

  一是坚持育人为本,提高培养质量。强调要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人力资本素质。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培养短板。强调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丰富课程、创新教法、强化师资、改进帮扶,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突破人才培养薄弱环节,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三是坚持协同推进,汇聚培养合力。强调要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全员参与,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

  第三,关于目标。

  一是2015年起全面深化这项改革,这个目标已经实现。

  二是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预期目标。

  三是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新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主要举措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重点推进以下8项改革任务。

  第一,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主要是制订实施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修订实施高职高专专业教学标准和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明确本科、高职高专、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使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推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区域高校结合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第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一是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协同,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年度报告制度,完善学科专业预警、退出管理办法,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新机制。二是推进高校与高校,高校与政府、社会间的协同,建立多样合作新机制。通过校校协同,推动教师互聘、学生互换、课程互选、学分互认;通过校企协同、校所协同,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通过校地协同,强化与地方政府合作,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同时还要加强国际间的强强协同。此外,我们还大力推进部部协同,教育部会同26个国家部委联合实施系列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加强工程、医学、农林、教师、法学、新闻传播等教育领域协同育人。三是推进学科专业间的协同,推动高校打通一级学科或专业类下相近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

  第三,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一是推动高校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二是推动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纳入学分管理的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选修课。三是推动各地各高校加快推出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

  第四,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一是推动高校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二是运用大数据技术,掌握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三是推动高校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

  第五,强化创新创业实践。一是促进高校实验教学平台共享。二是推动各地各高校科技创新资源原则上向全体在校学生开放。三是推动各地各高校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四是建好一批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五是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举办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为此,教育部联合多部委创办了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建立了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决赛的三级赛事体系。今年的第二届大赛有2100多所高校、近12万个项目报名参赛。六是支持高校学生成立相关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大力建设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努力营造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宽容失败的氛围环境。

  第六,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一是推动高校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二是推动高校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订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建立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单。三是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四是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对此,一些地方和高校做了细化规定,有的省规定“学生经高校评估后最多可保留学籍八年休学创业”。五是推动高校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

  第七,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一是推动各地各高校明确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二是推动高校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专职教师队伍。三是推动高校聘请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在此基础上,教育部将建成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四是加强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能力培训,建立相关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实务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五是完善高校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今年8月初,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推动高校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持学生创新创业。

  第八,完善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体系。一是推动各地各部门整合发展财政和社会资金,推动高校多渠道统筹安排资金,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二是“十三五”期间,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在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奖励基金,支持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国政府还将4所高校纳入今年首批建设的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并给予专门经费支持。三是鼓励社会组织、公益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四是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和服务措施,重点支持大学生到新兴产业创业。

  近期,教育部还将专门召开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经验交流会,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推动这项改革任务落地生根,进一步提高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特别是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让我们携起手来,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进高等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

  40.htm, 2015-5-13.

  [2]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本文为作者2016年10月13日在中欧教育政策智库论坛上的主旨发言]

  【作者: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杨亚辉 }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