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评论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高考“进化”

发布时间:2017-06-14 作者:□ 新华社记者 郑汉根 来源:中国教师报

今年是中国高考恢复40周年。40年来,高考制度为中国选拔无数人才,对国家发展、民族振兴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高考制度和中国学校教育也正在不断“进化”中。

一方面,毋庸讳言,当前的中国学校教育,还面临素质教育不能很好落实、学生学业压力大、缺乏世界顶尖人才等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仍在拷问中国教育。

另一方面应该看到,中国的教育和高考制度,在不断反思中逐渐完善。让高考制度更加全面反映考生真正素质和水平,改变“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等广遭诟病的做法,是当前高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今天,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地区的考生迎来首次“新高考”,包括“两依据、一参考”、外语考两次选最高分等新尝试。

实际上,“新高考”中的一些做法,就吸收了教育发达国家诸如“考多次取最高分”等有益经验。

看看不少高考和教育制度的“他山之石”,也许能让我们“脑洞大开”:欧洲有些国家没有“高考”,可凭高中毕业文凭上大学;美国考生每年可考多次,以成绩最好的一次申请大学,学生还需要自己写自荐信申请学校;法国的高考作文题充满“哲学范儿”……国情有别,我们无法照搬他国的方式,但其中一些人性化的做法、重视学生独立思考性等方面的设计,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国教育的人性化、科学性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有关高中生学习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高中教育越来越多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体验式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在增强。

当然,真正打造“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人才培养和选拔制度,中国还需要不断“进化”。例如,在破除“唯分数论”之后,如何科学评价学生综合素质,需要进一步探索;在大力提倡创新和工匠精神的背景下,全社会无疑应该给予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教育更多重视,等等。

这些年来,中国综合国力的大幅度提升,其背后依靠的是大量高水平人才。作为培养和选拔了大量人才的中国学校教育和高考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要与教育发达国家并肩,更需要坚持教育改革前行的步伐。

立足自身国情和社会发展规律,借鉴世界有益经验,相信中国高考制度和学校教育水平将会继续提升,为中国、为世界培养更多可用之才。

(新华社北京6月8日电)

《中国教师报》2017年06月14日第1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