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青少年财经素养要在课程中渗透

发布时间:2017-06-28 作者:□ 本报记者 崔斌斌 来源:中国教师报

小学生花掉自己辛辛苦苦攒下的零用钱,有时甚至偷父母的钱为游戏充值;大学生校园网贷事件频发……一系列事件反映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青少年财经素养缺乏。日前,在京召开的2017全国青少年财经素养教育研讨会发布了《2017年中国青少年财经素养调研报告》(下称《报告》)。

中央财经大学区域经济与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孟祥轶说,该《报告》在形成过程中,挑选了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共回收有效中小学生问卷8181份,收集分析了从小学到大学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财经素养情况,反映了各阶段青少年财经认知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推动青少年财经素养教育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

《报告》显示,从小学到初中、高中,虽然青少年对财经知识的掌握程度逐步提升,但整体掌握水平不高。比如,初中生对所有知识题目的平均回答正确率仅为31%。

那么,青少年在学校有没有获得基本的财经知识呢?《报告》显示,学校在提供财经素养教育方面供给不足。比如,超过三分之二的高中生表示,“没有见过”学校提供这方面的课程,17%的高中生表示有这方面的课程但质量不高或不关注,只有不到15%的高中生表示学校有相关课程而且自己能从中受益。初中、小学的状况较好,但小学也只有42%的学生表示,学校提供过关于理财方面的课程或校内活动。

针对这些问题,上海百特教育理事长王胜认为,在小学开展财经素养教育的空间更大,而初中和高中由于升学压力较大,开展起来并不容易。他认为,在小学开展财经素养教育有多种形式,最好的形式是列入学校课程表,但“这样的学校并不是特别多”。其他方式还有将其纳入综合实践课、兴趣课。“现在许多小学要求每周用一个下午时间开设各种兴趣课,所以‘财商’有可能作为其中的一门课。”据王胜介绍,这种形式可能占了三分之一,还有一半左右借助学校少先队活动、德育活动或班级管理和学校活动开展。

“许多学校对实施财经素养教育持谨慎态度。”中国教育学会财商教育中心主任马建华坦言,一所学校要开展相关课程的关键在校长,要在课程中逐渐渗透。这一观点也得到了现场反馈,北京市第一六五中学教师宋芳告诉记者,该校近年来也开始关注财经素养教育,但目前还处于学习阶段,并没有设置课程,只是在一些德育活动中简单渗透。

有研究显示,开展财经素养教育,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朱小虎表示:“孩子从父母身上了解财经知识的机会和时间更多,因此这方面的教育不能局限于学校,而应在社会层面推广。”

“财经素养教育不仅是简简单单地传授知识,也是对青少年价值观和性格的培养,有助于提高个人和家庭的生活质量,进而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稳定和积极的作用。”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副行长滕红军表示。

《中国教师报》2017年06月28日第2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