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知音其难哉

发布时间:2017-07-12 作者:□ 黄祥昀 来源:中国教师报

有一首曲子叫“高山流水”,有一个故事叫“伯牙绝弦”,有一份友情叫“知音之交”。可是说起“知音之交”,许多学生认为它与“管鲍之交”“刎颈之交”“生死之交”并无两样,更对于“破琴绝弦”的行为表示不解。因此,在教学《伯牙绝弦》一课时,以文章中“志”“念”为突破口,帮助学生厘清知音文化,感受知音之交的真正内涵尤为重要。

不管是怎样的一段友情,首先当有的便是遇见。伯牙与子期的遇见之所以成为一段佳话,是因为他们以琴对话、以琴明志。他们先谈论人生的志向——志在高山,志在巍峨的泰山;志在流水,志在浩瀚的江河。中国人很注重人生志向,《论语》就有“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的说法。这时,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志向,不仅能让他们那颗浮躁的心静下来,更有利于他们走近知音的真正内涵。

知音,难道仅仅是相互懂得吗?伯牙与子期初次相遇的时候,两个人身份差异很大——伯牙精通琴艺,是晋国的上大夫,而钟子期只是一个深山里的樵夫。由此可见,真正的知音是拥有共同志向的人,他们可以跨越悬殊的地位,超越时空,他们懂得互相欣赏,理解对方的远大志向。因此,知音之交首当明志。

明志以外,知音之交亦需知念。

《伯牙绝弦》中的“志”和“念”意思相近,非常值得深入分析。

从关联上看,二者都是人内心的一种活动。“志”,是志向,是远大的理想,是长久的,不会动摇的;“念”,是念头,是瞬间的想法,是短暂的,难以捕捉的。相同的大志向很常见,但是小意趣也相似的就不多了。伯牙与子期之间的意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是心灵的默契。于是,伯牙所念为春风、为秋雨、为世间万物,钟子期皆可得之。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文心雕龙》中的话更准确一些:“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知音之难,难在理解对方的远大志向,难在欣赏对方的人生意趣。知音,这便是“志”与“念”的共鸣。

(作者单位系北京大学附属小学)

《中国教师报》2017年07月12日第16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