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别人眼中的他

发布时间:2017-09-13 来源:中国教师报

    看见每一个儿童

贲友林,这位小学数学教师,一直在实践中研究,从来没有停下过探索和前进的步伐。因为,他看到了彼岸——前方有一条地平线,闪亮着,召唤着他。

“学为中心”是人人皆知、个个会说的理念。其实,知道、会说并不能说明你已确立了理念。“学为中心”,平实、素朴,没有深奥之处,但仔细想想,有多少人真正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了呢?贲友林就是确定了“学为中心”这么一个人人皆知、平实简单、几乎大家都在研究、探索的命题,似乎没有创新之点,也没有高人之处。仔细想一想,贲友林选择这一命题,绝不是从众,更不是盲从。翻阅他写的书可以发现,他一路走来,一路在追问、反思。

贲友林教学主张的形成与提出,意味着他在回归,即回到教学的本质和核心上去。他在渡向彼岸,不过他从没有忘掉此岸。

贲友林认为:“‘学为中心’是一种指导教学实践的教育理念与价值取向……着力于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性,开发每个学生的最大潜力,让每个学生在求真、民主、合作、愉悦的良好学习氛围中获得预期的意义建构、能力提升以及身心健全发展。”这是“学为中心”深处的思想——儿童立场。因为儿童立场,才会有潜心研究学生真正的学习;因为儿童立场,才会有智慧的策略,才会有“学为中心”的真正实现。

“学为中心”的课堂,让我们看到了儿童,看到了每一个儿童,看到了生动活泼发展的儿童。唯有如此,才有“学为中心”数学课堂的真正实现。

(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 成尚荣)

    侠者 度己 度人

他是一个瞭望者、摆渡者、跨越者。永远听从来自“彼岸”的召唤,不断寻找着新的起点。

在进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之前,我眼中的贲老师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牛人”。这些年,贲老师的形象在我眼中不断丰满和立体。

在南师附小,贲老师被人称为大侠,我起初不解,一个周身呼之欲出皆是儒雅之风的文人,何来侠气?几年朝夕相处,日渐明了,大侠指身怀绝技、有勇有谋、大公无私的武林高手。初识贲老师,他已是盛名,可这些年他每日咀嚼课堂,思考、变革,不断用新理念新行动刷新着我们对课堂的认识。侠,又谓之夹人,引申为助人,泛指通过自身力量帮助他人,对社会和他人作出巨大贡献的人。贲老师恰如一盏长明灯,照亮了学生成长的道路,又如一座灯塔,照亮了年轻教师前进的方向。这个大侠之名的确恰如其分,不仅度己,更是度人!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师 王倩)

    贲老师趣味肖像

多数人认为,数学教师是严谨、缜密、一丝不苟的同义语。但我发现,我们的贲老师更多的还是睿智、诙谐与敏锐。这不,我就给数学贲老师总结了三点:逗、笨、精。

说起贲老师的“逗”可是全校闻名。在课堂上,贲老师随口说出的话,时常逗得大家捧腹大笑。但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他初次给我们上课时的情景。“贲友林”三个大字清晰地出现在黑板上时,他转身抬头,笑着说:“我叫贲友林。”顿时,全班哗然。贲老师说:“我知道你们在笑我的名字,但时间长了你们会明白,‘贲’并不总是等于‘笨’。”

不过,聪明的贲老师有时也表现出“笨”来。比如学习分数应用题,我们都觉得问题简单,贲老师却说对此问题没有弄懂,让大家自由讨论。其实,这是贲老师良苦用心的“笨”,真是“笨”得其所!

贲老师的“精”也无人不知。有一次数学单元测试,试题简单,不少同学做完后偷偷搞起地下活动。贲老师发现大家态度不对,便来巡视,发现了同学们的小动作。从此,我们给他起了一个谐音外号——“贲幽灵”。

正是贲老师这一逗、一笨、一精,让我们对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励着我们永攀数学高峰!(留美学生 卫恪锐)

《中国教师报》2017年09月13日第8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