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重建课堂生态和文化

发布时间:2017-10-25 作者:□ 田保华 来源:中国教师报

评价可以说是教育改革中专业化程度要求最高、改革进程最容易变形、改革成效最为缓慢的一个领域,但无论从学生发展还是民族未来的角度看,评价都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课堂革命”其实就是课堂文化的革命。我认为,就当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来看,确实需要一场课堂理念、课堂关系、课堂评价的“课堂革命”,以重建课堂生态、课堂文化。

首先,要重建课堂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理念支配着课堂教学行为,引领着课堂变革的方向。

一是确立课堂改革就是“改善生活”的理念。课堂是一种生活,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在课堂上寻到共同的家园归属感。课堂是有故事的,这里有不断生成的事件,不断涌现的教育契机和教育机智。课堂是有生命的,是教师与学生延续和发展生命的地方。作为教育人,需要在改善课堂生态的层面上思考、设计和建构课堂。道德课堂,是郑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实践成果,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高品质课堂形态,它是在改善学校教育生态的层面上思考、设计和建构课堂,其目的是为了改善并提升师生的课堂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二是确立课堂改革就是“回归立德树人教育本质”的理念。课堂是立德树人的第一途径,课堂上学知识、学技能的目的,是为了涵养学生的品德与人格,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和行为文化。道德课堂所彰显的是教育的本质,它要求教师在道德的环境中进行有道德的教学,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使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人格健全和发展的过程,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和结果都合乎道德的要求,让我们的课堂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落实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课堂上,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掌握学科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律,获得向善向上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这就是最大的课堂道德。

其次,要重建课堂教学关系。课堂教学关系决定着课堂生态和课堂教学品质。课堂生态,就是课堂生活的环境与氛围、课堂生活中师生的角色与关系、课堂上师生的生存状态与生命状态。在诸多关系中,师与生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教学的动机、行为与结果的关系,是亟待改善的三大关系。道德课堂就是要通过重建这三大关系,重建、提升课堂生态和课堂品质。

师生关系是学校的一种文化特征,它集中反映的是一种道德关系。师生关系和谐与否,既决定教师和学生每天的学习生活质量,又决定学校的教学质量,更决定教师与学生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质量。因此,和谐师生关系、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态,成为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

教人做人,使人向善,使人向上,既是教育的道德目的,又是教育的道德标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关爱学生,发展学生,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与境界,既是教育的道德要求,又是教育的根本宗旨,也是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核心理念的基本要求。让学生不恨同学、不恨老师、不恨学校,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和道德要求。改善师生关系,满足这一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主要责任在教师。

教与学的关系一直难以调整到位,我认为主要是“师道尊严”的观念在作祟。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以学定教”已经走向了“以学定学”,教学的主体弄不明白,教师的角色就无法准确定位。道德课堂认为,教师的角色必须重新定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助理,是学生的学长,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与学生是平等的同伴关系。实现了这种角色转变的教师,才能称为“道德教师”。

课堂教学的动机、行为与结果的关系,一直没有达到人们所期待的理想状态。我们所期望的一直是事半功倍,可是效果有时总是事倍功半,有时甚至是“南辕北辙”,其症结在于行为与动机不一致。道德课堂要求教师运用道德的方式达到道德的目的,每一位教师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动机都是好的,只有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才会收到所期待的效果。

再次,要重建课堂评价。评价是“北斗系统”,评价引领发展,评价促进发展,评价实现发展。课堂评价在本质上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检点与修正,是一种不同于“选拔性评价”的“教育性评价”。而今天,在“教育性评价”的理想与“选拔性评价”的现实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试图革新的教师在两者的夹缝中生存。评价的发展在经历了“教与学的结果评价”和“为了教与学的评价”阶段之后,已经进入“作为教与学的评价”阶段,如果不懂评价、不会评价,就只是做了一半的教育。

评价育人是郑州市作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的一项重要实践成果。评价体现育人导向,落实育人功能,必须站在“立德树人”的层面进行思考、设计与实践,彻底走出“育人即育分”的误区,确立和践行“评价即育人”的教育理念。

道德课堂主张“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课堂评价遵循评价标准与课堂目标一致的原则,必须使用专业化的评价工具。评价的改革,必须解决好“评价标准育人、评价过程育人、评价结果育人”这一关键问题。

近年来,评价成为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区后寻求新突破的方向。评价可以说是教育改革中专业化程度要求最高、改革进程最容易变形、改革成效最为缓慢的一个领域,但无论从学生发展还是民族未来的角度看,评价都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我们要认真领会、落实教育部有关评价改革的文件精神,在全面改进学校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的过程中,实现课堂评价的革命,让教育回归本质,回归到绿色健康的发展轨道上来。

(作者系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

《中国教师报》2017年10月25日第5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