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让守规矩成为好习惯

发布时间:2017-11-29 作者:陈卓珺 浙江省磐安县教育局副局长 来源:中国教师报

好习惯与好规矩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于人于事、于公于私都非常重要。对个人而言,好习惯可以造就你;对群体而言,好习惯可以成就一个单位、一个地方的文化。规矩的重要性同样不言而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忘规矩,方得始终。对教师来说,树立“让习惯适应规矩,让守规成为习惯”的理念尤为重要。

让习惯适应规矩

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人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增值,人会在一生中享受它的利息,而坏习惯则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

知规矩。现实生活中,有人常常将原有习惯视为处事准则,沿袭“过去我们都是这样做”的惯例,殊不知照搬的惯例很可能是陈规陋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为标志,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打破潜规则。教育工作者既要经常温习师德规范,学习党风廉政新规定、新条例、新准则,明确廉洁从教的底线,又要紧盯招生、升学、教师节等敏感节点,以违纪违规典型案例特别是身边人、身边事为素材,开展警示教育,警钟长鸣。

明细则。把规矩细化为规则,让教职工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该这样做,哪些事该那样做。规矩的细化明晰了权力的边界,使其更具操作性,助推规矩落地见效。

勤反思。有人说,坏习惯是别人看得见、自己却浑然不觉的行为。因此,我们需要借助别人的眼睛,看清自己言行举止的不合规矩之处,更要自我反思,对照规矩,审视自我。校长在行使管理职责时,要从规则与法律的角度去考量,选择合规、合法的行为方式,依照规定程序办事。教师要时刻自重、自省、自警,当个人习惯与师德要求、礼仪规范、公约守则发生矛盾的时候,要自觉调整或放弃不合时宜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

让守规矩成为习惯

把规矩写在心上最难忘,把守规矩养成习惯最靠谱。守规矩变成好习惯是一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也是一个让优秀成为习惯的过程。

保持敬畏之心。心有所畏,行有所止。现实中,有的教师规矩意识、纪律意识不强,我行我素。对此,学校要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唤起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初心,唤醒自主发展的动力,让每一位教师成为管理主体,对规则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只有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才能每一餐吃得安安稳稳,每一觉睡得踏踏实实,才能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从心所欲不逾矩。

建立约束机制。现实中,有的学校缺乏必要的制度,停留于人治的管理层次;有的学校有制度不能很好地执行,影响了教职工习惯的培养。校长要确立“制度第一、校长第二”的理念,既要用纪律和规矩规范教师的行为,又要身体力行维护好纪律和规矩的权威。坚持“充分警告,对事不对人”的原则,从一件件违纪小事抓起,驰而不息,把学校规章制度变成带电的高压线。

养成自觉行为。习惯是后天习得,是条件反射在个体身上的积淀。每个人心中都有惰性,坏习惯的改变和好习惯的养成并非轻而易举,其间会有反复、反弹。除了敬畏规则、制度约束,更需要顽强的意志力和充分的自信心。教师应持续强化个体的自制力,不断超越自我。如此,久久为功,累积善的行为,方能战胜坏习惯,成就好习惯。

《中国教师报》2017年11月29日第11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