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校本研讨课上,教师周小青执教了五年级语文《体育课》第二课时。最后阶段,她带领学生从人物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等方面感悟本文的写作技巧。
应该说,教师紧扣“语用”,对阅读教学“指向写作”做了大胆尝试,还独立设计了一个教学板块。但略显遗憾的是,这种教学方式目标模糊、策略滞后,导致收效甚微。现实中,这种“虚晃一枪”地指向写作的教学倾向,普遍存在于我们的常态阅读教学中。那么,阅读教学如何有效指向写作?
写作知识的提炼务求“精准”。从教师设计的问题来看,教师意识到了本文的写作特点。这也正是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与当下学生的作文现状紧密相关,用这个“例子”进行习作技能的渗透,有较强的教学意义。然而,这种解读仅仅指向“写作奥秘”的“面”,把文本写作特色提炼成教的知识,需要将笼统的“面”精准为便于施教的“点”。一篇课文,教师若有心“指向写作”,总会解读出数个便于施教的“点”,如果一课教给学生一“点”,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巨大的写作技巧“点阵”。若要再拔高一点,就是在此基础上做统筹规划,从写作素养建构等层面思考、细化写作教学目标。至于该文,可供选择的“点”有如下选项:
关于题目:教学中,教师应联系学生写作实际,完全可以作为一个习作指向“点”。
关于动作:课文在表现人物心理时,用了丰富的动作。
关于说话句:文中出现了多种式样的说话句。
关于衬托:课文除了描写主人公,还写了几个人作为陪衬,为了突出主人公,每个人的陪衬点又有不同。
教学策略的运用务求“教好”。当前,有几种教学倾向:一是主张“随堂练笔”。基本教学路径是领悟技巧、迁移训练、课堂反馈,而这并不是“教好”的最佳路径。二是以管建刚为代表的“写作孕育”策略。他认为,许多作文上的技巧,要在今后的作文中“不期然”的“化用”,而不是“即时”的“使用”。当教师孕育学生的“写作意识”,轻“写”重“孕”,才能抵达“教好”的目标。
具体到本课教学,按照“轻写重孕”的教学主张,以“动作表现人物心理”这个“点”为例,可以设计出以下教学问题推进教学:
一段短短的路程,爬得十分艰难,一共用了几个动词,对爬的动作描写如此细致,作者是为了表现什么?教师点拨:写作中,往往不直接写出人物心理,而是通过对人物动作、表情等的刻画表现心理活动,这是一种常用写作技巧。写作实践中,我们要善于连续使用动词,这样文章会生动得多。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只有扎实地指向习作,才能很好地回应“教好”这个问题。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临澧县丁玲学校)
《中国教师报》2018年01月24日第5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精神和要求,采...
为深化高中阶段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综合改革,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实用型、...
从90年代末开始,晋中就着手探索中考制度改革。在近20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模式...
高中带动战略内涵为“统领三驾马车,齐推并进;统筹三大系统,协同发力;完善五大体系,保驾...
弹性离校是沈阳市自主创新的一项惠民利民新政。新政直面“家长接孩子难、课后辅导难”这一老...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