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接到一条求助微信:我的儿子是一所省重点中学的高二学生,在学校附近租房,家长不陪读。前天跟同学打闹伤到了胃部,昨天疼得有些厉害,想去医院看看。因为我家距离学校太远,孩子说要不让那个同学的妈妈领着他去。他的班主任跟我说,这点事要是让同学家长带着去,以后同学之间怎么相处。我当时认可班主任的说法,于是联系了房东陪孩子看病。不过,班主任最后还是让双方家长到学校沟通。这期间,班主任质问孩子:“你肚子真那么疼吗?我看你就是人品不行。”又暗示那个学生交友要小心。我的儿子经检查无大碍,双方家长沟通也挺好。但班主任的话让儿子特别生气、委屈,他只是怕加重病情,没想到被扣上一个“人品不好”的帽子。我很难劝动孩子,又怕他想不开……我该怎么处理?
看到这段文字,在心疼孩子的同时,我不禁叹息:这件事就是班主任做得不对。
首先,别说是打闹,就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只要孩子说身体不舒服,就应该引起重视。
其次,班主任随意给学生“扣帽子”实在是过于任性。如果班主任预料到这样的打闹不会产生严重后果,递一杯热水,安慰几句,或者让他回寝室休息一会儿,这个孩子肯定就不会再说什么。教师安慰就是几句话的事,何必非要说人品如何呢?
其实,孩子之间的矛盾根本没有构成多少伤害,大人的态度却让孩子受到了二次伤害,进而让矛盾升级。
有人说:道理都懂,但看见班里出事,自己就控制不住要发火啊。其实,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雷区”。
每个班主任都不希望学生出状况,一听到学生告状,有的班主任根本就不想了解事情经过,心头的火直往上冒:我忙得很呢,没时间听你们说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许多时候,我们不是为某一件事情的发生焦虑,而是为这件事情带来的情绪而焦虑。这很容易让人陷入一个怪圈,不停地想阻止这样的焦虑情绪发生,于是埋怨学生小题大做,抱怨自己工作劳累,指责家长不配合,却不肯接纳、分析、处理现实中已经发生的事情。
那么,何不一开始就把门打开,解决问题呢?
在我思考这个问题时,又看到了家长的微信留言:以前我也与班主任沟通过一次,班主任说孩子小气的毛病得改。昨天我跟孩子电话聊天时告诉他,一要宽容、大度,谅解别人的不当言行;二要当这是一次人生的挫折,以后还会遇到类似的事,得锻炼自己的承受能力。孩子当时言辞激烈、情绪激动,第二天才平复下来,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家长说,班主任以前就说孩子小气,现在又一次给孩子扣帽子,这次的情绪其实包含着以往所受的委屈,所以表现才会那么激动。
能看得出,这个家长与孩子的关系非常好,尽管她的劝导表面上解决了问题,却可能在孩子心里埋下了“地雷”——心理问题的隐患。
中医讲究“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其实我们的情绪也是一样的。当一个人出现心理问题时,他的情绪已被“堵”了。比如,小时候爸爸冤枉了孩子,打了孩子,让孩子产生了极大的负面情绪。如果这个情绪得不到很好的安抚,那么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事情可能会被忘掉,但情绪永远在心底——这一情绪就被堵住了,成为孩子一生的“雷区”。孩子长大后,一旦遇到被冤枉的事情,甚至都不想辩解,坏脾气直接爆发。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人因为微不足道的事情,一触即发、酿成大祸的原因。
不仅仅孩子有自己的“雷区”,难道你、我、他,甚至看起来很有修养的教师,就没有自己的“雷区”吗?
孩子在学校被班主任这样评价,家长却告诉他“要宽容”“要大度”“要坚强”,孩子会怀疑自己的人格魅力,会觉得大家都在指责自己;家长告诉他“社会上这样的事情有许多”,他的感觉只会更加压抑。所以,孩子言辞激烈反而是一种宣泄,是好事。
为什么许多中小学生在学校受到欺凌却不愿意告诉教师、家长?就是因为他们知道,即使告诉教师、家长,他们也会让自己大度,让自己忍让,让自己接受打人者的道歉,甚至有些家长还会说:“为什么他不打别人就打你?肯定是你做得不好”“人家都道歉了,你怎么还这么得理不饶人”……
这样的劝导是典型的二次伤害。那么,在这件事情上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
首先,家长要与班主任联系沟通,只要家长言辞恳切,班主任肯定会接纳意见。
其次,家长要充分体会孩子的伤痛,与孩子共情:“我知道你很难受。如果这件事情换作是我,反应肯定比你还大,可能比你还要生气。老师这样说你,其实是偏颇了……”
再次,要善于激发孩子高尚的情操:“其实,你现在的表现已经非常大度了,你也没有和老师争吵……孩子,你很有修养,你真的很坚强,妈妈为你自豪。”
当然,这样的话,班主任也可以说。
最后,让我们看看苏州一位教师班上发生的事。
那天刚下课,一个小朋友满脸委屈地跑到办公室对班主任说:“老师,小胖把我的手弄痛了,还不给我道歉,我不跟她玩儿了!”看到孩子委屈的样子,许多教师会把小胖叫来,问清原因,或者讲一番道理让两个孩子和好;或者像上文那个班主任一样,批评小朋友小题大做,过于小气……但这个班主任没有这样做。她把小朋友拉到自己怀里,托起孩子的小手,用嘴巴吹吹,然后用手捧住孩子的手说:“来,老师给你暖暖。”过了一会儿又说:“还疼吗?要不要老师再给你吹一下、暖一会儿?”“不要了,老师我出去玩儿了。”
班主任之后说,小朋友出去玩的对象,恰恰就是小胖。
我想,这必然是学生最喜欢、最有魅力的班主任。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
《中国教师报》2018年01月24日第11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精神和要求,采...
为深化高中阶段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综合改革,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实用型、...
从90年代末开始,晋中就着手探索中考制度改革。在近20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模式...
高中带动战略内涵为“统领三驾马车,齐推并进;统筹三大系统,协同发力;完善五大体系,保驾...
弹性离校是沈阳市自主创新的一项惠民利民新政。新政直面“家长接孩子难、课后辅导难”这一老...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