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游戏作为学习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从2012年开始,学校低年级教师就开始结合日常教学创编游戏,经常会让学生在课堂游戏的参与过程中理解概念、探究规律、解决问题。当教师尝试不留作业,以游戏为主的模式进行实践后,发现学生的变化很大。学生把课上学到的游戏带回家教给家长,不仅促进了亲子关系,还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经过测试,学生的成绩提高了,探究意识大大增强。因此,我们最终将这一项目在全校推广,组成了游戏开发项目小组,共开发了几百个适合学生的游戏方案。
学校力争让游戏成为学生新的学习方式,变静态为动态、变玩具为学具、变应试为游戏嘉年华。数学项目组结合教材开发了“抢红包”“揭名牌”,语文项目组开发了关于成语或诗歌的“卡牌游戏”,英语项目组开发了“单词拼图”……学生在游戏规则中懂得了合作与诚信,在不断切磋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在实践中,教师进行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检索和学习,深入了解了相关研究的现状。参加数学游戏项目的教师发现学生的“数学理解”在游戏过程中有所提高,于是开展了“数学游戏”与“数学理解”关系的研究。在建构主义基础上找到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借助实验研究的数据总结概括了“数学游戏”对“数学理解”的促进作用。
为了保证创编游戏方案的实用性与有效性,相关项目组建立了相应的评价体系。从全人发展角度出发,围绕“核心素养”中的自主性、社会性和文化性三个方面进行;从人的思维发展角度出发,围绕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和敏捷性五个方面进行;从学科能力提高出发,各学科教师进行了梳理。比如,数学学科总结了11项,包括观察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在游戏开发过程中,相关教师结合这些能力进行评判,同时建立了发展这些能力的游戏资源库。如果开发的游戏方案在这些选项中都不突出,那么这个游戏就不能被收集和录用。
根据以上三个维度的评价内容,学校建立了评价维度坐标系,供教师在开发游戏过程中进行自主评价、同事互评、学生评价和家长评价。另外,从使用角度出发,建立游戏功能定位体系:课前体验、课中探究、课后延伸。从小学培养方向上,主要从兴趣、合作、挑战、创新角度出发。同时,从学生参与角度出发,建立反馈评价体系,形成多元评估机制。这些评估机制体现的是学校教师对学生全人发展的重视,特别是在核心素养、思维品质的培养上尤为突出。
通过游戏项目的开展,学校教师深刻感受到:当尊重学生天性,满足他们的兴趣与好奇,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成长时,课堂才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
(作者单位系北京市西城区第二实验小学)
《中国教师报》2018年02月28日第4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精神和要求,采...
为深化高中阶段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综合改革,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实用型、...
从90年代末开始,晋中就着手探索中考制度改革。在近20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模式...
高中带动战略内涵为“统领三驾马车,齐推并进;统筹三大系统,协同发力;完善五大体系,保驾...
弹性离校是沈阳市自主创新的一项惠民利民新政。新政直面“家长接孩子难、课后辅导难”这一老...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