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教育扶贫点亮寒门希望

发布时间:2018-03-28 作者:张 玲 来源:中国教师报

近年来,湖北省恩施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思想,在全市教育系统推行“153”工作法,即建立“一个体系”,坚持“五个到位”,强化“三个保障”,效果显著。其中,“农村网校”“家校连心·亲情小屋”等教育扶贫品牌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

“一个体系”全覆盖资助,确保贫困学生不落一人

“一个体系”,即构建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资助体系,全面落实中央、省、州、市各级资助政策,做到“应补尽补”,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

精准锁定帮扶对象。建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信息库、低保家庭学生信息库、残疾学生以及孤儿信息库,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对每一个贫困学生开展身份识别,严把审核“五道关口”(贫困村,所在学校,乡镇民政和扶贫部门,市教育局学生资助中心,市民政、残联、扶贫部门),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基础数据和需求信息互通互联、资源共享、比对一致。

严格学生资助工作程序。按照“学生申请——所在村(居)委会、乡(镇)办事处(扶贫部门)核实——学校公示——市学生资助中心汇总——市扶贫办、市民政局、市残联审核并公示——市财政局下拨资金到学校——学校通过银行支付到学生资助卡上”的流程,全面落实贫困生资助政策。

建立资助资金发放反馈机制。采取在学校网站和学生所在村公开栏公示、下发资助资金打卡成功通知单、发送手机短信等方式,及时解决贫困家庭的困难,让受助学生家长第一时间知晓资助资金发放情况。

“五个到位”全方位履职,确保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责任到位。市教育局把“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作为补齐教育短板的抓手,一方面成立由市教育局班子成员、科室负责人及学校校长共同参与的教育扶贫工作组,对工作重点、推进现状、难点瓶颈、进度安排等列出清单、时间表、路线图,压实责任,狠抓落实;另一方面认真落实日报告、周调度、月分析制度,多次进村入校实地调研和督导贫困生资助、特殊群体关爱、教育项目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结对帮扶等工作。

关爱到位。在全市中小学建立“4321”全面关爱特殊群体体系,建设农村学校“亲情小屋”,建立留守学生台账和档案,实行动态管理。“4321”即保障按政策减免教育各类费用、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和交通费用、基本医疗保险费用“4项保障”,市级信息库管理、学校教育管理、社会“爱心妈妈”管理“3项管理”,“2对1跟踪帮扶”(班主任+科任教师或学生结对帮扶1名贫困学生),实现“教育脱贫不落一生”的一个目标”。在全市农村学校全覆盖具有视频通话、综合性学习功能的“亲情小屋”134所,聘请60名“爱心妈妈”对留守儿童进行生活引导、学业辅导和心理疏导。

宣传到位。推行“电话预约、政策宣讲、收集佐证、记入手册”四步工作法,发动各校分组安排教师进村入户宣传政策,将《恩施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应知应会及惠民政策一百问》、教育资助明白卡、致家长一封信等教育扶贫宣传材料送到贫困户手中,及时收集在校生受资助信息和相关佐证,并及时反馈到村(社区),确保不漏一生。

创新到位。以龙凤镇为试点,创新开展“三大带三小”,即大校带小校,打造同体学校;大课连小课,建设同步课堂;大手牵小手,创立同心家园。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整合“同步教室”“教学点网校”资源,开设互联网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监管到位。成立“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大数据监管平台,市教育局抽调业务骨干负责大数据收集、比对、录入、上报等工作。每学期贫困生资助资金发放前,都要对拟资助对象进行比对确认,将“事后执纪问责”变为“事前监督预防”,为教育脱贫提供保障。

“三个保障”全力补短板,确保扶贫战果稳固提升

坚持抓好项目建设、队伍建设和教育扶智平台建设,促进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项目保障。大力实施“改薄”项目建设,让贫困家庭孩子不仅有学上,而且上好学。实行一个项目有一名局领导分管,乡镇明确一名领导主管,列出任务清单,一月一汇报,一季度一汇总,查找问题,补齐短板,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队伍保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让贫困家庭孩子不仅学有所教,而且学有优教。通过完善农村边远学校教师补充机制、全面实施农村教师培训工程、积极开展“精准帮教”活动,全方位、立体式提升教师队伍素养,激活教育的“一池春水”。

平台保障。搭建“教育扶智”平台,让教育扶贫政策落实有保障。每年初,市教育局召开协调会,确定资金分配计划,建立统筹资金项目库,编制统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为落实教育扶贫政策提供资金保障。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听取责任单位汇报项目落实情况及存在问题,总结前一阶段工作,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建立整合资金项目库,按照“专人、专账、专户“原则,严把资金审批关、资金拨付关和资金使用关。对改善办学条件的项目,按工程进度拨付资金,竣工验收实行专项审计;贫困生资助项目,由市扶贫办、市民政局、市教育局联合审核学生申请,精准识别资助对象并公示无异议后,再报市财政局拨付资金,确保扶贫资金规范管理、安全使用。

(作者系湖北省恩施市教育局局长)

《中国教师报》2018年03月28日第15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