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一体落实“三大纲领”

发布时间:2016-05-20 作者:郑剑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建议,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建议,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建议。有人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称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改革纲领”,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称为“法治纲领”,把《建议》称为“发展纲领”,由此就构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纲领”。如何贯彻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好《建议》的要求部署,关键就在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一体落实“三大纲领”。

“四个全面”是新形势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遵循,我们要把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和《建议》放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来把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创新,事业发展开创新局面,社会风气呈现新气象,赢得了党心民心。《建议》指出:尤为重要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这“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集中体现,就是“四个全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是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立足我国发展实际、着眼未来更大发展提出来的,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事关长远发展的顶层设计,是新形势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四个全面”针对性、指导性、包容性很强,既是目前我们正在做的,也是我们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必须做的;既有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也有战略举措、战略保证。我们应当把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十三五”规划《建议》、“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来把握,“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这样,才能把握得准、落实得好。正因如此,《建议》关于“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强调“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建议》的说明中强调,制定和实施好“十三五”规划《建议》,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的协调推进。可以说,贯彻落实好《建议》,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题中应有之义,必将确保我们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决定性基础。

“三大纲领”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科学体系,我们要把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和《建议》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结合起来

如果说“四个全面”是事关长远的顶层设计、是总方略,“三大纲领”就是“四个全面”在相关领域的战略展开、是路线图。“三大纲领”指明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践路径和实现途径,每一个纲领又是各自领域的顶层设计。“四个全面”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三大纲领”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体系,“四个全面”要协调推进,“三大纲领”也要一体落实。事实上,《建议》充分体现了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既贯穿着发展的主题,也贯穿着改革的精神、法治的要求。比如,《建议》提出了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六条原则,第三、四条分别是“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强调“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法治是发展的可靠保证”“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制轨道”。此外,《建议》还强调,“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实际上体现了改革的精神,因为改革的本质是创新;强调“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厉行法治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更是凸显了法治的要求。因此,在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我们要把“三大纲领”结合起来,在理解上融会贯通,在工作中一体落实,防止顾此失彼、厚此薄彼。

“五大发展理念”是《建议》的精髓所在,我们要把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和《建议》聚焦在树立和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上

《建议》的内容很丰富,涉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但其灵魂和主线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亮点和新意也是这“五大发展理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说明中指出的,《建议》是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主线进行谋篇布局的,“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可以说,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建议》的精髓所在,是科学发展观的深化和拓展,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当代中国的重大问题、首要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实际上就是转移到集中精力搞建设、抓发展上来,这使我国真正走上了快速发展、稳步发展的道路,但这条道路并不平坦,充满挑战。为了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党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事实表明,实现发展不容易,实现科学发展更是任重道远,当前,在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存在。“五大发展理念”正是针对制约我国科学发展的各种突出问题提出来的,在理论阐述上更透彻全面,在工作部署上更务实有力。比如,把创新发展摆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并作出篇幅最大、分量最重的论述和部署,强调“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凸显了创新的极端重要性和对创新的极端重视,直指要害、抓住关键;在协调发展中,提出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丰富了协调发展的内涵,恰如其分、富有新意;把绿色发展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中单列出来,提出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使之内涵得到充实、层次得到提升,顺应时代、顺应民意;在开放发展中不仅坚持了对外开放方针政策的基本精神,而且增加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等新的内容,视野宽广、体现担当;把共享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收结并强调“着力增进人民福祉”,彰显了我们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正确的价值取向,立场鲜明、导向鲜明。因此,“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我们必须把它付诸行动、付诸实践,使之开花结果、利国惠民。

【作者郑剑,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