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以创新理念引领高校科技工作发展

发布时间:2017-05-16 作者:陈杰 来源:《北京教育》杂志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校作为全社会科技创新、知识创新的源头,更需要以创新理念驱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特别是要以创新理念引领高校科技工作的发展。在高校科技管理工作中,需要以创新思维谋划布局科技工作新篇章,以创新体制机制保障科技工作不断发展,以创新管理方法贯穿科技活动的全过程,从而真正破解科技发展难题,推进高校科技工作取得新突破。

关键词:创新理念;高校科技工作;体制机制;管理方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并强调:创新发展居于首要位置,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发展理念是方向、是钥匙,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建设科技强国和教育强国,需要强大的创新精神、创新理念、创新实践做支撑。

高校作为全社会科技创新、知识创新的源头,更需要以创新理念驱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尤其要以创新理念驱动原始创新和技术研发,以科技创新带动高校乃至社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和高校科技工作者寄予厚望,在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他指出:“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企业,能够持续涌现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要极大调动和充分尊重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精神,激励他们争当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使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成为自觉行动。”这就要求高校要成为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排头兵和先行者,在科技创新浪潮中,关注国家急需、瞄准世界前沿,做好战略布局,建设一流的科研创新体系,引领国家科学技术发展。

建设一流的科研创新体系,离不开积极有效的科研组织方式和管理模式。一方面,科技创新是学术探索的自发活动;另一方面,科技创新也需要科技平台、资源和人才的有效组织、调配和集聚。良好的科研组织和管理系统,能极大激发科技工作者的研究潜能,营造良好的科研生态,推动科技创新开展。因此,高校科技工作管理者需要系统研究思考,如何以创新发展的理念和思路撬动科技创新,推动高校科技工作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要从思维方式、管理体制机制和管理方式等方面创新,通过持续创新,激发活力,增强增长动力。

以创新思维推动科技工作发展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即以超越常规的眼界从特异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提出全新方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创新思维的本质,一方面,在于将创新意识的感性愿望提升到理性的探索上,实现创新活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飞跃;另一方面,在于能够建立创新理念,打破常规、跳出思维定势、跳出经验定势,拓展思维视角,用不寻常的视角去观察寻常的事物,用战略眼光和全新思维看待和处理一切问题,敢为天下先。

谋划和布局科技工作,需要创新思维。以制定科技发展“十三五”规划为例,科技规划瞄准的是未来五年的发展愿景。因此,在研判形势、制定目标战略的过程中,尤其需要创新思维,开展前瞻性的思考和布局。一是要不拘泥于过去的经验,注重新的形势和要求,紧密围绕当前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敢于突破、勇于创新,科学规划学校科技发展目标和方向。二是要注重与科技人员的互动交流、聚集智慧,从中获取灵感,在组织方式上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等多种路径,从一线科研人员、科研管理人员、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等多角度发现现存的问题,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寻找破解问题的措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探讨科研发展方向。三是要注重系统化思维,充分做好顶层设计,以此为核心,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定位和发力。同时,要综合平衡与学校总体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协调一致,与人事、教学等发展规划的相互支撑。总之,做好科技工作的谋篇划局,需要战略性的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思想解放的程度和适应发展形势及时转变观念的程度,这就要求科研管理者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开放活跃,在思维方式、知识储备和实践方式上,始终保持前瞻性和创新性。

以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科技工作发展

高校要推进科技创新,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要建立健全与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相适应的科技管理体制机制,要在全面谋划科技工作发展方向的基础上,以更大的魄力和决心推动科技体制机制的创新,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破解制约科技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激发科技人员的活力和创造力。

高校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首先要紧跟国家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步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围绕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系统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党中央和国务院推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国家科技资源配置方式、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方式、科技成果处置及收益管理权等方面率先进行改革,国家新的科技管理体制和国家科技计划布局正在形成。快速推进的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给高校科技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2015年9月,国家制定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在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成果,基本建立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创新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创新主体充满活力、高效协同,军民科技融合深度发展,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流动更加顺畅,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创新资源配置更加优化,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充分激发”。这就要求高校要深入研究国家科技政策,主动谋划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通过体制机制改革调整科研结构和方向,聚集资源、发展特色,为高校科技工作新发展提供动力,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支撑。同时,高校科技体制机制创新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抓住影响学校科技工作发展的关键要素,通过系统推进改革,调动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活力。

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例,学校积极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以此带动科研内涵和产出效益的提升。学校紧紧抓住学术研究决策、科研分类评价、科研组织模式、科技资源配置、科技服务方式等关键环节推进改革创新。

一是在学术研究决策机制方面,学校强调学术研究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积极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组建战略研究团队,推进军工特色高校智库建设;通过设立独具特色的“特立论坛”,建立重大科学问题和重大工程问题的提出、决策和研究启动机制。

二是在科研评价机制方面,学校积极建立以创新为核心、考虑不同类型科研工作特点的科研分类评价制度,对科技人员和团队实行分类评价,制定和落实鼓励创新的激励政策,鼓励科研人员持续研究和长期积累,充分调动积极性。

三是在科研组织模式方面,学校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综合多学科优势,先后成立了跨学科的研究机构和共享平台,逐步构建由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院和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会同学院具体组织运行,以学校重点实验室、研究所、研究院或中心、科研团队、学科性公司为主要基础科研机构的模式,更高效地组织开展科研活动。在资源配置模式方面,学校逐步从支持项目转向支持重点实验室、实验基地、公共平台的建设和运行,建立资源共享共用、有偿使用的管理运行机制,推动资源配置使用模式和综合评估评价改革。同时,学校建立了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动态管理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入分配和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风险共担机制。

通过改革创新,学校逐步建立开放、流动、协同、竞争、共享的科技管理体制机制,重点通过科研分类评价机制和绩效考核激励与约束机制,积极引导学校科技活动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行业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着力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以创新管理方式推动科技工作发展

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正呈现出新趋势,新兴科学技术研究领域不断涌现,不同学科科学技术交叉融合,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科学技术一体化更加明显,这些新的特征对科技管理方式提出新的要求。一是要求高校在科技管理中,要给予新兴技术、前瞻性科学研究高度重视和更大宽容,特别要关注交叉融合技术,因为这一类型技术往往孕育重大创新潜能;二是要注重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有效衔接,建立全链条长效管理机制;三是要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科技成果与经济社会的密切结合,强化科技与经济的对接。

北京理工大学在科技管理方式上进行了多种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学校主动搭建涉及不同学科、不同研究领域的综合性、整合性研究的科技创新平台,鼓励创新、宽容失败。

一是学校鼓励文理工交叉,鼓励多学科融合与集成,针对凝练出的重大方向和问题,设立了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创新研究院;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主要侧重于基础研究的理工交叉,创新研究院主要侧重于多学科交叉融合集成。

二是学校注重协同创新,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创新为出发点,设立协同创新中心,致力于突破学校内部以及与外部的机制体制壁垒,改变“分散、封闭、低效”的现状,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的活力。对于国家级创新平台,探讨推进运行机制改革,为进一步巩固优势学科,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奠定基础。

三是学校着力提升产学研合作水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采取合作共建研究院、建立综合性或专业性研究院等多种科技合作模式,探索建立区域产业技术研究院、校企合资公司及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通过管理方式变革创新,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科技研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高校科技创新是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管理工作中,尤其需要创新思维、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方法,要真正以创新发展理念引领创新实践,把创新发展贯穿科技活动全过程,落实到谋划决策和工作执行过程中,从而破解科技发展难题,推进高校科技工作取得新突破。(作者陈杰,系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

《北京教育》杂志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