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史亚雄)日前,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二届社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会议总结了中华教育改进社从2011年复办、2013年第一届理事会产生以来至2018年所做的教育改进活动,并选出了新一届理事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当选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袁桂林、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常务理事项贤明等11人当选为副理事长。
在这次会议上,教育改进社成员展示了诸多教育改进案例。北师大株洲附属学校的理事长余年初做了《无“进”之改——北师大株洲附属学校改进报告》,介绍了他为学校确立的“小行政,大教学,教师治校”的运行机制,并详细说明了通过合理安排理事会、校长和三个委员会(教师工作委员会、学生工作委员会和教学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来实现这套运行机制的办法。
香港蒙特梭利学校董事长刘詠思做了以《香港家庭教育实践》为题的报告。刘詠思认为当前教育对0~3岁孩子关注过少,需要加强0~3岁孩子家长的教育甚至是孕期教育,让父母“执证上岗”。
北外外研书店副总经理付帅做了以《社会教育公共交流空间打造》为题的报告。付帅讲述了外研书店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变革,通过做精品文化活动、艺术展览、艺术培训、亲子活动把传统书店逐步打造成一个教育的公共交流空间。
中华教育改进社1921年12月23日成立,陶行知为总干事,蔡元培、黄炎培等九人为董事,以“调查教育实况,研究教育学术,力谋教育改进”为宗旨。2011年,中华教育改进社恢复重建,成为有志教育改进者相互切磋和激励的平台。理事长储朝晖表示,从2013年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一届理事会建立到现在,五年来在学术与政策研究、第三方独立评价、教育实践与项目、教育交流与出版等领域取得了不少成果。针对教育改进中的实际操作尚待完善的问题,储朝晖认为,搭建教育改进园、教科评机构等平台,能够为理论实践相结合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