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推荐阅读> 正文

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重大

www.jyb.cn 2015年07月20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双重属性,它既是知识体系,又是价值观念;既是一门学科,又是意识形态。 

  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要做到主动出击,更加突出“立”的一面。只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起来,广大师生才有“主心骨”和“防火墙”。 

  对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问题,冷静分析、科学研判、区别情况、正确把握、妥善应对、讲究策略。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指导地位的巩固,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近些年,从全国高校来看,意识形态领域总体健康平稳。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形势、新情况、新挑战和新任务,高校在思想建设、能力建设以及思想教育的方法效果方面客观上还存在着薄弱环节。高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必须认清使命,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旗帜鲜明地站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第一线。 

  搞好学习研究,把主渠道作用发挥好 

  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坚持并完善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带头学习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重视广大党员和教师的理论学习,使其作为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立长效化、常态化的学习制度,不断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充分利用学校人文学科的优势,发挥理论研究和智库的作用,在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积极作为,组织并整合力量,激发教师参与理论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教师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形成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在学生中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邀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理论名家共话理论热点难点,用深刻的理论和生动的实践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师生中进一步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为学校党委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双重属性,它既是知识体系,又是价值观念;既是一门学科,又是意识形态。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更加重视价值观教育,进行意识形态引导,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通过完善的制度体系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授课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关注现实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解疑释惑,讲好“中国故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讲授,对错误的价值观念、社会思潮进行针对性批判,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构建 “课堂讲授、实践教学、网络课堂”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注重贴近改革开放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综合运用案例式、讨论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同时,必须加强教材建设,严格教材选用,制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坚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好 

  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要做到主动出击,更加突出“立”的一面。只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起来,广大师生才有“主心骨”和“防火墙”。 

  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贯穿于教学、管理、服务全过程,覆盖到办学的各个环节。一是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崇高职责,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具有言传身教的重要作用。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影响着学校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学校要通过制度和评价导向促使教师自觉加强个人修养、增强育人意识、提高育人能力,以高尚情操、丰富学识和人格魅力影响和教育学生。二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以及辅导员的队伍建设,使他们在大学生成长中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教育引导大学生明确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主动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三是结合学校实际,为学生搭建实践育人的平台,打造一批实习、实训、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在社会实践和教学实习实训中了解国情民意,提升素质能力,增强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四是院系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统一党员思想,凝聚强大力量,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五是精心培育大学文化,继承和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浸润师生心田,涵养学校文化,提升师生品位,增强师生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师生自觉的价值追求。 

  强化阵地意识,把意识形态工作管理好 

  管好课堂主阵地,实现教学督查的全覆盖。首都师范大学已经建立了各级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和专职教学督导听课制度,按照“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宣传有要求”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细化了相关制度,今后还要强化制度的执行。为抵御和防范各种渗透活动,学校正在研究建立规章,责成科研、宣传等部门严格审批境外基金资助的项目以及相关活动,对违反者加强教育引导,对造成恶劣影响者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对涉及敏感内容的合作项目稳妥阻止,在加强监管上下功夫。同时,着力加强阵地建设,进一步规范各类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及相关活动的申报、审批和场所管理;加强校园宣传舆论阵地监管,建立健全信息沟通和联动机制,开展学校网络信息监测和舆情预警机制,对敏感信息,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置。 

  着力建设高素质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组建学校网络评论员、引导员,培育一批导向正确、影响力广的网络名师,弘扬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开展网上舆论引导和思想疏导。积极稳妥处置涉及学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敏感事端,对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问题,冷静分析、科学研判、区别情况、正确把握、妥善应对、讲究策略。例如,对教师课堂上的不当言论,认真分析,既不随意扣帽子,也不放弃“底线”原则。属于该批评教育的,讲究方式方法,坚持以理服人,责令纠正,并通过基层党组织持续做好引导工作。对恶意攻击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对涉及重大政治原则问题的,则旗帜鲜明敢于亮剑,及时处置,坚决制止错误思想传播蔓延。(作者: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郑萼)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刘继源 }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