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推荐阅读> 正文

科学评价我国学者科研影响力

www.jyb.cn 2016年06月03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在对学术机构进行评价时,各种人才计划的精英学者数量往往被赋予较大的权重,而对学者真正的学术产出却很难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笔者对中国土木工程结构大类(包括结构工程及岩土工程)精英学者的国际论文发表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了“H指数”,并与国际学者的“H指数”进行了比较。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从国际上比较认可的“H指数”来看,我国土木工程学科的中青年学者已经具有了较高的研究水平和国际化影响力。同时,我们也要根据现实情况对“H指数”进行修正,以鼓励和突出中青年学者的学术贡献,并更加科学地评价我国学者的科研影响力。

  我国一流学者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

  数据显示,自1985年以来,我国工程类专业学生的毕业人数在三十年中增长了三倍多,中国高校对全世界的工程学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教学(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的核心任务。从某种角度来看,教学与人才培养是一所大学发展的长期工作,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和影响总的来说是长期的积累;而科学研究往往是一所大学发展过程中的中短期工作,其产生的影响也一般能够在较短的时期内显现。真正优秀的大学需要在较高的水平上促进两者协调发展。

  我国学者科研影响力的提升,离不开国家经济实力的壮大和科研投入的高速增长。统计数据表明,科研投入与国家整体实力具有密切的关系。概而言之,各国在科学研究上的投入数额,基本与国家整体实力(并非仅仅是经济实力)吻合。相较于世界上其它新兴经济体,我国在科研上的投入增长更为显著,这与中国的经济实力增长是基本同步的,但与发达国家和传统的科研强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与巨大的投入增长相对应的是,中国学者的学术产出也有了明显提高。一般而言,学者的学术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学术著作(专著,论文等)和发明创造(专利)。第一个方面是在非营利的科学研究机构工作的学者的核心工作,第二个方面是在营利性企业工作的科技工作者的核心任务。在本文接下来的论述中,仅将学术成果的第一方面,即高水平的学术著作,作为评价指标。

  科学评价科研影响力需要精细化的指标体系

  当前,以SCI检索(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的学术论文作为高水平学术著作的评价指标,存在着各种争议。总体来说,以学术期刊的“级别”和影响因子作为评价论文水平的指标,仍然属于比较“粗线条”的评价方法,对此,已经有足够的研究对其局限性进行了阐述,兹不赘述。正常的科研工作者的论文发表数量和引用数量都应当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并且能符合一定的概率分布;而具有“注水”嫌疑的研究成果,会缺乏基本的连续性,而且引文数目很少,缺乏合理的引用率。需要强调的是,并不是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就一定具有高的学术水平或影响因子;同时,由于影响因子本身也是通过数据库服务商提供的,而这些数据服务商又为少数的美欧几家出版机构所垄断,所以,各个学科的高影响力期刊,基本从属于这几家出版集团下属的英文刊物上。鉴于上述两个重要事实,基于期刊“级别”和影响因子的科研评价必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失真。

  受益于数理科学与统计学在科研评价中应用的不断深入,以科研工作者的个体产出为样本,体现不同学科差异的,更为“精细化”的评价体系,于近年被提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2005年由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CSD)的统计物理学家乔治·赫希(Jorge Hirsch)提出的“H指数”。

  赫希把某位具体的科研工作者的“H指数”定义为“有H篇论文被引用了不少于H次”,即当一个科研工作者发表的N篇论文中,有H篇论文中的每一篇至少被引用了H次,其余的每篇(N-H)论文的被引次数均少于H,此H值就是该科研工作者的H指数。由此定义可知,“H指数”可以较好地克服单纯的SCI论文评价的缺陷,特别是可以有效地排除基本不具备影响力的期刊论文。该指标同时考虑了学者的科研论文的数量和引用量,并为进一步分析评价提供了原始数据。“H指数”的概念简单,计算方便,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国际学界的认可。

  但是,“H指数”并没有考虑到多名作者联名发表同一篇学术论文时,不同作者的贡献程度并不均等的情况。根据笔者的观察,亚洲学者比较强调团队,倾向于多名作者联名发表论文,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对青年学者的贡献评价。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只考虑学者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署名的学术论文的基础上,还可以对数据库所检索的SCI论文进行筛选,并进一步计算出修正后的“H指数”。

  修正“H指数”,科学评价我国学者的科研影响力

  笔者按照上文所提出的修正后的“H指数”的计算方法,对我国土木工程学科结构工程大类学者的“H指数”进行研究。考虑到统计的工作量,本文只针对各高校的 “精英学者”进行采样,涉及的63位学者主要包括工程院与科学院院士、千人计划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与长江学者。国内各类学科评估也往往以这些国家层次的人才计划入选者数目作为主要的权重。因此,考察精英学者的科研产出及水平实际上也是对精英学者所在科研机构的研究水平进行评估。

  通过分析可知,纳入统计的63位学者,“H指数”的均值为8.37,中位值为7,标准差为6.13。而修正后的“H指数”的均值为5.59.中位值为4,标准差为5.54。修正后的“H指数”更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情况。

  与国际高水平学者的有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中国精英学者的“H指数”均值在7左右,与国际高水平大学土木工程教授的平均值8-9已经十分接近;高“H指数”的中国学者已经超过了欧美高校的一般学者。同时,在对我国土木工程学科“精英学者”的数据进行梳理后,还可以进一步发现:我国科研工作者的“H指数”与年龄成反比,显示出我国年轻学者的国际化程度及影响力增强,这也是我国近30多年来对外开放的必然结果;但是,中国学者的单篇高引用(引用数>100)的论文数目不多。

  任何评价方法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博弈论等理论也告诉我们,当一个游戏的参与者们都非常熟悉游戏规则,并开始利用规则的时候,那么这个游戏规则本身就面临着再一次改革甚至是革命的要求了。所以,评价标准本身也“只有进行式,没有完成式”。以“H指数”作为评价标准的局限主要体现在:难以对跨越不同学科与研究领域,甚至同一领域不同研究方向的学者进行客观评价;在现阶段难以反映非英文撰写的优秀学术论文的成果;难以严格区分自引和他引。

  除上述局限外,“H指数”及“修正H指数”这种评价指标的优势特征是非常明显的,它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难以在短时间内被“突击”式研究所改变,能够在较长的时间跨度内对学者的科研情况进行客观评价。

  参考文献:

  [1]NS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dicators 2012, U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Publication.

  [2]Hirsch JE. An index to quantify an individual’s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5.

  [3]Lillquist E, Green S. The discipline dependence of citation statistics. Scientometrics. 2010.

  【作者肖岩、李智,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肖岩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杨亚辉 }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