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参会感悟

发布时间:2017-06-07 来源:中国教师报

参加“创课进校园”公益活动后,我对深度学习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深度学习的基础是自主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自主学习比强迫学习的感觉要好、效率更高。让学生自己动起来,追根溯源解决问题。我们学校的做法是巧妙设置导学案并前置,让学生自己先思考解决问题。

深度学习的关键是互助学习。教师要告诉学生利用好身边的一切资源,除了网络之外,与教师探讨、与同学交流都能体现一个学生到底会不会巧妙学习。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合作交流也许是实现深度学习的最好方式。

深度学习的关键角色是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角色,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也是学生学业的助力者。因此,会教书也许是教师的谋生手段,但是如果教师的思想和意识能够改变学生的命运,那么真正的教育就发生了。

(北京八一学校保定分校初中部 姚凯)

在河北邢台举行的“创课进校园”公益活动中,我和音乐教师李娜、美术教师孙艳华、小老师张馨默共同执教完成了一节综合课——《忆江南》。这是一节打破语文、音乐、美术三种学科边界的课堂,实现了诗、歌、画的深度融合,展现了最唯美的中国文化。同时,我们又互为学情观察员,深入学生中间。课还没有开始,就已经吸引了大批教师驻足观课,这堂课也获得了他们的高度评价。

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我忘不了“创课进校园”活动的宗旨,忘不了《忆江南》课堂上呈现出的唯美画面,忘不了小老师自信满满的引领示范,忘不了四(4)班学生的真实展现,忘不了观课教师为我们点赞,忘不了许多教师的追随交谈,忘不了最接地气的专家观点,忘不了课改路上我们还要大步向前。

(黑龙江北安市和平小学 郝欣)

“创课进校园”活动第三站让我重新认识了教师的作用,重新定义了好课的评价标准。

参加活动之前,我一直以为,课改后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被淡化了。但一天半的学习让我认识到,要想达到合作学习和深度学习的理想状态,需要一个有深度的教师。课改于教师而言是一种挑战:精心设置的问题,学习过程中的有效观察,学生质疑补充对抗中的抽丝剥茧,点拨提升中的画龙点睛……课改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提升了一个八度。

此外,我认识到,一节好课评价的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不单要看学习结果,更要注重学习过程。作为学情观察员,我近距离地走进小组,参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真切体会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生的故事、解惑的过程、会心的微笑……课堂上有学生帮助其他组员放好凳子、有学生鼓励组员回答问题,这些细节与知识学习和成绩提升似乎无关,但却是积淀素养、点化生命的学习,是真正的深度学习。

(河北省迁安市扣庄中学 刘艳)

《中国教师报》2017年06月07日第5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