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化、绿化、美化的校园环境,是教书育人的理想场所。“美丽校园”建设就是要提升师生的幸福指数。浙江省衢州市自2013年启动“美丽校园”建设评比,目前全市已有73%的学校通过“美丽校园”评审。
校园之美,各有千秋,“美丽校园”要有独特的“长相”。衢州坚持三个结合,赋予“美丽校园”独特的内涵,使其成为师生的福利。一是与本土文化相结合。衢州是南孔圣地,许多学校校园内矗立着孔子铜像,张贴着《论语》章句。衢州学院孔子广场上的四块石刻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彰显了儒家文化对学校的浸润;二是与学校办学历史相结合。衢州一中是一所百年名校,学校以校史、校训、校友名字命名楼名、路名,凸显了学校以人文育人的办学特色;三是与学校现实条件相融合。衢州二中校园里树木参天,负氧离子含量高,学校以此为载体,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根植于学生心中,赋予“美丽校园”生态文明的内涵。
“美丽校园”美在师生的心和行,美丽师生是校园永恒的风景。近年来,衢州涌现出一大批最美师生,他们是“美丽校园”建设中最闪耀的明珠。衢江区莲花镇中心小学校长徐建新得知学生杨思慧治疗白血病需要巨额费用时,奔走于衢州各学校筹款,得到师生的热烈响应;寒冬里,衢州市实验学校九年级学生方顺杰看到消防栓被汽车撞断了,水柱喷出10多米高,两次冲进水帘,帮忙搬运撞断的消防栓,把冻僵的男子拉出来;衢州万少华团队中两名重要成员祝黎昕、姜好有来自衢州高级中学,多年坚持参与义务医治日军侵华细菌战烂脚病老人……
师生不仅是“美丽校园”的受益者,更是“美丽校园”的建设者。衢州许多学校让师生用智慧装点校园。柯城区新华小学、万田小学和常山县东案幼儿园等学校的长廊、宣传窗、教室文化、寝室文化都由师生自主设计、自主制作,展示师生作品,反映师生生活,让“美丽校园”成为展示师生智慧的舞台。师生在这一过程中收获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不言而喻。
校园环境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在“美丽校园”建设过程中,衢江区实验小学、开化县明德小学等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衢江区实验小学用生活化的语言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业”就是连扫地这样的小事也认真做,“和谐”就是我给老师泡杯茶,老师给我梳头发……十六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诠释展现在校园的楼梯、走廊间,让学生看得见、记得住、看得懂,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又会影响家长和社会,“美丽校园”对于引领当地社会风尚起到了积极作用。
“美丽校园”建设最终受益者是师生,其实施也应以师生的“获得感”为重心。这样,才能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美丽校园”建设转变成师生长久的自觉行动。
(作者系浙江省衢州市教育局局长)
《中国教师报》2017年06月07日第11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精神和要求,采...
为深化高中阶段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综合改革,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实用型、...
从90年代末开始,晋中就着手探索中考制度改革。在近20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模式...
高中带动战略内涵为“统领三驾马车,齐推并进;统筹三大系统,协同发力;完善五大体系,保驾...
弹性离校是沈阳市自主创新的一项惠民利民新政。新政直面“家长接孩子难、课后辅导难”这一老...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