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58.3%的受访者认为如今小学生阅读书籍种类单一,86.4%的受访者直言小学生“作业式阅读”现象普遍。
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是巨大的,青少年时期的阅读,是在为他的人生打下精神底色。青少年时期是阅读的“黄金期”,这个时期正是一个人大脑发育、思维形成、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阅读越充分,对后天思维能力的形成、智慧的开启越有益处。一旦错过,阅读兴趣、习惯、能力都将再难培养。因此,推动儿童阅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然而,目前我国儿童阅读的现状并不乐观。有调查显示,有一半的孩子不爱读书、不愿读书、读不进书;即便阅读,其书单也多集中于漫画、教辅书籍等;科普、人文类书籍鲜有人问津;浅表化、信息式阅读普遍,深度阅读不足。
针对儿童阅读贫乏、单一等问题,不少教育专家开出“药方”:家庭要注重亲子阅读,为孩子营造读书氛围;学校要将学生的阅读兴趣、习惯以及能力培养作为教育的主要任务等。这些都是推动儿童阅读的好点子,但具体到家庭、学校实践中,如何将其落到实处,却存在“兴趣论”与“任务式”的纷争。
引导儿童阅读,当然必须尊重他们的阅读兴趣。如果孩子对阅读感兴趣,就会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乐此不疲。但需要我们正视的是,阅读兴趣往往并不是儿童自发产生的,而是父母与教师精心启发和有效引领的结果。特别是在当下的信息时代,吸引儿童眼球、引发他们兴趣并使其沉溺的诱惑实在太多,如果父母与教师不加引导,只是以尊重孩子的兴趣为名,由其任性所为,就会让他们的兴趣“旁落”到电视、电脑、手机等,即便有所阅读,也多是游戏、卡通等纸质版的衍生品而已。
因此,要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需要纠正“唯兴趣论”的片面观点,推行兼有指导性和任务式的阅读方式,即所谓的“作业式阅读”。
我们应当承认,对于正处在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儿童而言,师长在阅读方面的指导具有无可替代的启蒙价值。哪些书适合哪个年龄段、哪个层次的儿童阅读,作为教师是“心中有数”的。现阶段,学校推荐给学生的阅读书目,都是经过专家学者反复论证且经过一定实践检验的,表面看来书目中的有些书籍可能与当下学生的兴趣不相吻合,却会对他们以后的成长大有裨益。只要恰当引领、坚持阅读,学生就可以慢慢嗅到其中的“书香味儿”,渐渐被其中的精彩所吸引。
鉴于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尤其是学校的坚持,甚至是一定程度的“强制”。指定阅读书目、限定阅读时间、摘抄读书笔记、撰写读书心得……表面看来似乎有违尊重阅读兴趣与自主阅读的本义,然而这种“任务式阅读”对于儿童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只要施用恰当,完全可行,也很有必要。
一所没有书香的学校,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没有阅读的教育,不能称其为真正的教育。在推动中小学生阅读的道路上,“作业式阅读”或许会面临诸多问题而被责难,然而,只要家校一如既往地坚持,中小学生阅读终会从“任务”走向“兴趣”,从被动走向自觉。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谷城县冷集镇三中)
《中国教师报》2017年06月14日第3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精神和要求,采...
为深化高中阶段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综合改革,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实用型、...
从90年代末开始,晋中就着手探索中考制度改革。在近20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模式...
高中带动战略内涵为“统领三驾马车,齐推并进;统筹三大系统,协同发力;完善五大体系,保驾...
弹性离校是沈阳市自主创新的一项惠民利民新政。新政直面“家长接孩子难、课后辅导难”这一老...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