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从“圆”出发的哲学课

发布时间:2017-10-11 作者:□ 石 巍 来源:中国教师报

前段时间,台湾嘉义大学教授王清思、美国夏威夷大学马阿诺分校教授托马斯·杰克逊来到我校,一起带来了一节儿童哲学课,与师生共同走进“哲学”。

课堂上,一切从“圆”开始。会场内,五彩的圆形座位不仅冲击着每个人的视觉,更带给每个人无限的惊讶与期待。这样的“圆”形坐法打破了以往的座位样式,力求把孩子们的身体和思维带到一个“安全圈”里。

学生围坐成一个圆,每个人离中心的距离都是一样的,他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彼此的表情、眼神、动作,没有人被排除在外。短短的时间,我们切身感受到这个“圆”的魔力,它充满了尊重、倾听与关怀,实现了师生的面面交融,更实现了生生的面面交互。

课堂上,学生轻松自在地沉浸在这种“心理安全”的氛围中,每个人都能自发地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也能以尊重的态度倾听别人的发言,不任意否定、批评或排斥。

这节课上,教师没有提深奥的问题,而是让学生“谈谈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事物,也可以谈谈自己小时候发生的故事”。

学生面对这种质朴、“接地气”的问题,更加放松地融入课堂,不断地听到心底真实的声音,每个人都重拾着当年单纯的真善美。“讨厌的水果”“永久的疤痕”“名字的由来”……这些带有孩子们独一无二印记的记忆,像涟漪般在课堂上缓缓激荡开来。

看!学生一边回答问题,一边还缠着手中的毛线,直到分享完自己的内容后再传给下一个同学。就这样,一个用毛线编织成的彩色发言球在最后一名学生发言结束后“凝结”而成。

这个球不仅象征着大家合作思考、同心协力的开始,也凝结着每个人的回忆,同时它就像发言的权杖,手中握球的人才有发言权。发言结束后,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将球传递给下一位想要发言的同学,无须通过教师的指定。

当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如此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时,他们会变得更加有信心,更加享受学习。课堂也不再是完全静悄悄的,学生率性而为,率性而谈,率性而感。他们会更专注地倾听别人的发言,沉浸在每个人的童年趣事中。不同水平的孩子,在“圆”中学会听与说,乐于谈与议,台下听课教师看到的是孩子们更多的倾听、尊重与赞美。每个人都可以做最真实的自己,无须刻意包装、掩饰、回避,这样的课堂开启了教育的无限可能。

“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等待,不要着急,不要急着想看到立即的成效或特定的结果。”王清思教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课堂上,他全程仅有两次“叫停”,一次是对学生同伴交往方法进行引导,一次是对所提问题进行重复强调。

这节课后,许多教师随着发言球的传递也畅谈了自己的收获与心得,有课堂学生之声触碰心弦的感伤,有课堂内容之新滋养心灵的感动,有课堂格局之变反思教学的感慨……更让我们感到幸运的是,哲学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系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中国教师报》2017年10月11日第5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