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网络几乎支配和占据了大部分年轻人的生活,美国华盛顿邮报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美国青少年每天网络在线时间长达9小时。传统纸质媒体在学生中的影响力要远远低于网络社交平台和网络平台媒体,美国学生的绝大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平台,因此让学生学会鉴别接触到的新闻和信息的真实性非常重要。而根据斯坦福大学最近完成的一份关于美国中小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评估能力调查看,结果并不乐观。
由于网络社交媒体的自媒体平台不受第三方事实核查约束,内容往往夸大事实,耸人听闻,吸引大量网民点击、评论和分享,从而获得社交网络平台的优先推送,“虚假新闻”写手也因此获取了丰厚利益。目前,美国社交媒体和网络搜索巨头面对舆论压力开始对各自平台的假新闻进行治理,采取相应措施对新闻信息发布进行监管,美国各州也考虑立法将网络信息和新闻鉴别能力纳入基础教育必修课。
面对网络信息时,美国大多数青少年缺乏鉴别能力
从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美国斯坦福大学历史教育小组对全美12个州的7804名学生样本数据进行了收集,学生包括市内和郊区、初高中和大学,其中调查的6所大学包括斯坦福大学等全美高选拔性大学。调查结果显示,网络信息时代的学生很擅长在网络社交平台发布自己的状态,但需要对网络社交平台的信息进行鉴别时,他们变得非常容易上当受骗。
在调查过程中,项目组重点测评学生的公民网络推理素养。所谓公民网络推理素养,是指学生对数字媒体内容的评估能力,即对网络平台社会和政治类新闻报道内容观点和结论论证的评估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确定信息背后的来源和利益相关者;评估内容的合理性;从其他来源侧面评估其内容。
在对200多名高中生进行公民网络推理素养测评时,项目组提供了两篇发布在新闻杂志网站上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文章,要求学生选出哪篇文章更可靠。一篇文章发布在网站传统的科学栏目,另一篇属于赞助内容,网页上附有一家石油公司的标志。在内容呈现上,第一篇文章主要是文字,与第一篇文章相比,第二篇文章使用了清晰的表格和数据支撑观点。测试结果显示,70%的高中生认为第二篇文章有数据和表格,所以更可靠、更有说服力,而没有对文章中的数据表示质疑。
学生们没有任何怀疑就把文章中的数据和信息看作确定的事实依据,实际上这些数据并没有任何证据支撑。大多数学生忽视了石油赞助商作为第二篇文章的主要利益相关方,可能对文章的内容真实性和可靠性造成影响。所以,有时候眼见为实的证据并不一定像其呈现的那样真实可靠。同样的测试让初中生进行选择,结果令人失望,82%的学生甚至没有注意到文章的赞助商是石油公司。这样的调查结果确实令人担忧,现在的学生在各种信息面前缺乏鉴别能力,很容易上当受骗。
在一个针对初中生的信息内容论证评价能力测试中,项目组向学生呈现了一份关于医疗保险相关问题的数据材料,并问学生是否会在自己的论文研究中使用这组数据支撑自己的论点。在对201个初中生的测试中,超过40%的学生表示会使用这些数据作为自己研究内容的支撑性材料。对于这些医疗保险问题的数据,一些学生轻易就相信了,想当然地把数据与事实联系到一起,没有对这组数据提出任何质疑:作者是否是医疗保险问题相关领域的专家?作者是否在为政府卫生和公共服务部门工作?作者的数据是否有来源链接?
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大多数青少年接收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时,缺乏对信息的判读和鉴别能力,认为接受的大部分信息都是可靠的,而这样的网络信息鉴别能力将会对国家决策造成冲击。
如何鉴别网络信息是否可靠,斯坦福大学给出三个建议
怎样帮助学生学会鉴别网络信息是否可靠?斯坦福大学历史教育小组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是培养学生的侧面横向阅读能力。主要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来源进行校对和侧面快速验证的能力,一方面将文章内容与自己已经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对比校验,另一方面把相关主题内容在其他网站进行查验。在传统习惯上,关于网站和信息内容的校验往往倾向于关注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本身,比如有些人认为网页域名以org结尾的专业组织类网站提供的信息更可靠,其实这种方式并不可取。
二是帮助学生对网络搜索结果进行理智选择。许多时候,人们依靠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时,普遍认为第一页最先出现的相关搜索结果更可靠。事实上,搜索结果先后的相关性与信息结果的可靠性并没有什么关系。有时应该鼓励学生多翻几页看看,后几页的信息可能更可靠。
三是告知学生合理利用维基百科。维基百科是大部分学生查找信息和鉴别了解各种信息的地方。学生不仅要学会利用维基百科的表面信息内容提供功能,更应该了解维基百科的标准和运行模式,学会如何获取有效或可靠信息来源的条目,并学会合理利用,有时可能并不需要直接看里面的内容,而是直接跳转到参考文献部分。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网络信息鉴别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判断和鉴别虚假信息?
教师用质疑提问的方式教学,学生才会有质疑和批判的精神
威尔·科尔格莱尔是来自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奥利冈中学的一位历史教师,他自2005年参加斯坦福大学教师教育项目后开始反思自己的历史教学,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合理论证自己的观点,提出观点和看法时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支持和论述,以及学会合理评判评估和采纳别人的观点。这些能力不仅在高中历史学习过程中能够用得上,而且在大学学习甚至在以后的职业成长中都是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和能力。
在参加培训前,科尔格莱尔对于历史教学中一些历史观点和材料的真实性、可靠性没有产生过怀疑或质疑,直到观摩学习斯坦福大学教师外恩斯堡的一节历史课后,科尔格莱尔才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
外恩斯堡的课堂不是直接讲授历史事实,或直接谈论该如何理解某一历史事件和某个现实政治问题,而是通过提问探索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找答案,通过对一些质疑性问题开展调查进行历史事件学习。比如,美国民权运动之母罗莎·帕克斯当年拒不让座是坐在了哪里?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莱克星顿第一枪是谁打响的?为什么会有日裔美国人被关押?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科尔格莱尔慢慢尝试用质疑提问的方式教授历史,这种课堂方式也让学生习惯性地将质疑和批判求证的精神延伸到了课外。历史分析的方法,对于学生看待和分析影响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争论观点非常有效。
在历史课程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信息辨析和鉴别能力,科尔格莱尔主要是通过引导让学生对历史测试中的习题观点提出质疑。典型的教学案例是一道以20世纪2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背景的多项选择题,有关意大利人尼古拉·萨克和巴托·万泽蒂1927年被判处死刑的原因。尼古拉·萨克和巴托·万泽蒂案件是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政治审判案,由一起普通的持枪抢劫案发展为涉及政治性意义的意大利与美国之间的国际性讼案。
此题答案中的关于判定有罪的结果选项之一,就是战后人们对种族和移民的偏见。而关于尼古拉·萨克和巴托·万泽蒂案件判定有罪是否合理,有许多种解释,对此事件的判刑结果也颇有争议。历史学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观点和结论,科尔格莱尔利用这个契机让学生就此问题在网上查找,看看是否有其他观点。
即使在学术性网站,一些历史专家提出的观点也是既有支持有罪又有支持无罪的,从种族歧视和移民偏见解释此事件只是其中的一个视角。学生们因此意识到,这个案件是否应该判定有罪存在不同观点,而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得出的结论就不同。
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信息背后的主人
在以往的教学中,科尔格莱尔总是提供大量的资料让学生自主阅读。有时为了简洁和清晰,科尔格莱尔只是提供一些历史材料的摘录和节选片段或一些关键信息,直接解释信息的来源和相关的历史背景。这样搭好“脚手架”,却让学生失去了搜集信息以及对信息作出判断和鉴别评估的能力锻炼,一旦学生自己去搜集信息,他们会想当然地默认信息可靠,不会对信息进行鉴别。
经过培训后,科尔格莱尔开始从历史材料的提供者转变为带领学生寻找材料并评估材料的引路人。在放手让学生自己搜集信息的过程中,科尔格莱尔同时将提高学生如何鉴别网站信息是否属实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其中包括帮助学生找到信息背后的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培养学生鉴别来源的能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科尔格莱尔的一个典型教学案例,是让学生判断刊登在最少工资网站上的信息是否可靠。该网站标榜自己是非营利性组织,反对提高最低工资,并宣称提高最低工资将导致物价上涨和失业率增加。学生们在初期接触这个网站的观点时,觉得其论证非常合理,有一定的说服力,但在找出网站背后的主人过程中,学生发现这个网站的创建者是一家酒店。代表酒店利益的政治说客们,为了自身行业的利益创建一个非营利性网站,宣传自己的观点并让普通民众接受。
在学习有关珍珠港事件的历史时,一段有关罗斯福总统的争议,科尔格莱尔设计成有关信息鉴别能力培养的课程。二战时期,关于罗斯福颇有争议的是他是否默认允许珍珠港事件发生,科尔格莱尔向学生展示的第一份文件是时任战争部长亨利·斯蒂姆森的日记,里面提到其实早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两周之前,罗斯福就得知日本可能会对珍珠港发动袭击,但他并没有阻止,而是让其自然发生。由此,珍珠港事件成为美国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原因,而让其发生的目的也是为了以此事件造成国内舆论,获得大多数民众支持让美国参战。
此外,支撑此观点的材料还有一份解密的日本电报,一段经过剪辑的历史纪录片和两份历史学家做的笔记。
学生们的任务是通过网络搜索罗斯福是否默认允许珍珠港事件发生,同时要对此事件作出相关评论的网站进行评估。由此,学生们在了解某一历史观点时,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通过实证检验的方式辨析观点的来源,这样的学习方法正好与网络信息鉴别能力培养联系起来。一般情况下,学生会通过互联网搜集支持某一观点的证据,但大多数时候学生都是不加批判地直接引用,强调对引用信息的批判性思考和辨析,就是加强学生网络信息鉴别能力的培养。
网络信息鉴别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科尔格莱尔的刻意训练下,学生们在对各种历史材料进行横向查证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方面分析判断自己在网络平台上看到的信息。首先是横向阅读,不拘泥于某一个网站所提出的某些观点和内容,而是通过横向搜索方式寻找提供类似主题信息的其他网站,寻找网站背后的主人和利益相关方的方式对信息进行验证。其次是让学生了解到某些组织在网站上所发布的观点,可能会对其他组织或个体进行偏见和歧视性描述。最后是让学生对某一主题信息进行检索搜集时,明白对搜索结果滚动性浏览的重要性,有时不妨先放下第一页相关内容,看看第二或第三页搜索结果。
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科尔格莱尔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其实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公民网络思维能力。学生对信息来源和信息本身的可靠性进行检验,不仅是历史学科的应有素养,也是其他学科学习需要掌握的重要能力,在其他学科中也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网络信息鉴别和思考能力,学会区别事实和观点的不同。以科学课为例,网络上热议的转基因食品生产和安全、干细胞研究、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各种观点层出不穷,各家看法似乎都有理,但真相到底是什么,这就需要学生学会自己去判断。
在网络社交平台和自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不仅是美国面临网络信息中弥天漫布的虚假新闻越来越多,我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随着网络信息社交平台的快速发展,微信、微博等平台成为谣言和假新闻泛滥的重灾区,尽管已经出台了相关文件和政策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和监督,但在教育层面,对学生网络信息鉴别能力的培养和普及比较忽视,学校和教师对此关注和重视不够。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当下,网络信息鉴别能力属于核心素养中理性思维和批判质疑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网络时代信息鉴别能力的培养融入各学科,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作者单位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学院)
《中国教师报》2017年11月08日第3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精神和要求,采...
为深化高中阶段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综合改革,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实用型、...
从90年代末开始,晋中就着手探索中考制度改革。在近20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模式...
高中带动战略内涵为“统领三驾马车,齐推并进;统筹三大系统,协同发力;完善五大体系,保驾...
弹性离校是沈阳市自主创新的一项惠民利民新政。新政直面“家长接孩子难、课后辅导难”这一老...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