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防范校园欺凌要讲“两点论”

发布时间:2017-11-08 作者:陈卓珺 浙江省磐安县教育局副局长 来源:中国教师报

在防范校园欺凌问题上,不少校长聚焦了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着眼于一个点而疏漏了另一个点,顾此失彼,结果自然是治标不治本。其实,防范校园欺凌要讲“两点论”。

    校园欺凌无小事,但不能走向泛化

对弱势群体的态度决定教育的品质。教师秉持学生立场、学生角度,学会用孩子的视角看问题。欺凌行为不一定充满暴力,也不一定是“可以忽略”的小事。有些欺凌行为,在我们眼中是小事,但对于孩子就是困扰其学习、生活的大事。

校园欺凌行为离孩子并不远,甚至就在身边。但值得注意的是,要防止出现欺凌行为泛化倾向。如果把学生之间的嬉戏行为、偶尔发生的打闹行为也视为欺凌,将无助于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形成和学生的心智成长。

    受害学生优先关注,施害学生也要得到心灵关爱

发现校园欺凌行为后,教师对受害者应倾力关爱,开展心理疏导,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并严肃处理欺凌行为,为他们撑腰。但是,并不能止步于此。

作为施害方的学生,同样应该成为我们关注、关爱的对象。表面上,他们处于强势地位,但强势只是相对的、暂时的。他的施害动机是什么?往往是因为在家亲子关系紧张,在校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紧张,导致其心灵扭曲、人格分裂。对于他们不应该动辄处分、劝退、体罚或变相体罚,而应该耐心地进行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正。

    显性欺凌行为及时处置,隐性欺凌行为更应尽早掌控

面对校园的显性欺凌行为,校长、教师一般都会高度重视,立即着手亡羊补牢。而对于校园内大量存在的隐性欺凌行为,通常会显得无心、无力、无措。由于许多欺凌行为发生在厕所、寝室、回家途中等隐蔽场所,学生受施害者胁迫,不敢向外界投诉,逆来顺受,致使欺凌持续时间长、身心伤害大。

隐性欺凌行为怎样才能显性化?公布举报电话、救助电话。在新学年开学第一课,向学生公布校长、政教主任和班主任的电话号码;设立校长信箱和电子邮箱,方便学生投诉、举报,让学生感到保护神就在身边。

开展问卷调查。要获得真实信息,问卷设计是关键。有一所乡村学校发放一份问卷,问学生“你有无欺凌或被欺凌情况”,几百名小学生清一色地填写了“无”或“不知道”。显然,这样的结果与事实不符。该校分析原因后,对问卷进行了改进,把问题设计为你有无遭遇如下情况:被他人起外号;被他人随便拿走、丢弃或者毁坏东西;被他人无理要求上缴钱物、做苦力活、跑腿;被他人排挤、威胁等。这样,欺凌行为具体化了,问卷接地气了,自然就能获取真实信息。

多途径了解即时信息。学校可以给学生发一本《成长手记》,要求学生记录开心或忧伤的事情,班主任在第一时间批阅,了解学生的思想、生活动态;设立班级安全委员或心理委员,及时向班主任汇报倾向性问题。

    猛药治疴,还需春风化雨

防范校园欺凌,校长和教师会采取严防死守的措施。如开展集中专项整治,加密监控设备,统一收缴管制刀具,加大惩治力度,形成高压态势等。

然而,相比于堵,疏才是长效之举、治本之策。开展法治教育,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组织法律、校规知识竞赛,邀请相关负责人进行法治讲座;开展心理辅导,告诉孩子“善良、守规就是自我保护”的道理,传授预防欺凌、应对欺凌的技巧;关爱留守儿童,开展课外阅读,丰富课余生活,充实孩子的精神世界;组织教师家访,同走学生回家路,了解其生活环境和家庭背景,让眼睛与眼睛重逢、心与心交汇,缩短师生心理距离。

    学校发力,家长监护同样不容缺席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要将其塑造成一座雕塑,需要六位雕塑家,其中家庭排在首位,置于学校之前。如果家庭监护不到位,学校教育就不可能在孩子身上发挥作用。所以,必须强化家庭监护的主体责任。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要做好孩子的榜样,学会倾听、加强交流,了解孩子在校内和校外的朋友圈,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家校携手,共同防范欺凌行为,让校园成为学生温暖、幸福的港湾。

《中国教师报》2017年11月08日第11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