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厘清家校责任边界,关键在教师

发布时间:2017-11-01 作者:□ 罗义安 来源:中国教师报

“谁有空打印一下这个材料?”“谁有空整理一下教室?”……在班级微信群里,当有教师发出这类“求助信号”时,总有一些热心家长争先恐后地抢任务。事实上,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到学校帮孩子“值日”,替孩子到学校布置教室、打扫卫生等现象,在一些学校并不鲜见。

班级QQ群、微信群是当下家校联系的快捷通道,只要有教师发出“求助信号”,总有一些热心家长义不容辞地替教师排忧解难。这本是一件好事,但也引发部分家长的质疑:家庭和学校教育孩子的边界到底在哪儿?

家校联盟虽然是一个“共同体”,但各自的职责应是非常清楚的。学校教育主要是立德树人、教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是社会化的过程;家庭教育侧重于教孩子做人,对孩子的性格和品质进行塑造,是个性化的过程。家校双方只有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既不缺位,也不越位,方可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有效的教育合力,才有可能实现家校共育的教育理想。

然而,有时候教师和家长却忽略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边界,造成角色混淆,使不少家长不得不越位承担教师的相关责任,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比如帮教师批改作业、布置教室等。当然,当家校责任边界非常清楚时,一方缺位,另一方并非不能补位。只是,允许相互补位并不意味着可以模糊责任边界,更不意味着可以越俎代庖。

纵观家校共育现状,家长和教师虽然都有越位,但更多的是家长越位。在越位的家长中,一般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有的家长被迫越位,这类家长对于教师的“求助”有求必应、有求必到,目的很明确,希望教师出于对家长的感激,能够更关注自己的孩子;二是有的家长主动越位,这类家长认为教师对孩子的教育费了心血,出于对教师的感恩,主动替教师分担忧愁,做些事情。

可是,无论是家长被迫越位还是主动越位,都与教师不无关系。因此,厘清家校责任边界,关键在教师这一方。如果教师能够牢固树立三个意识,那么家校合作就会呈现“相互补台、好戏连台”的良性发展态势。

首先,要树立家校平等意识。在家校“共同体”中,教师与家长是平等的,没有主次之分,更没有尊卑之别。然而,有的教师喜欢以孩子教师的身份自居,牢牢掌握着话语权和主动权,对家长发号施令,提出种种要求。如果家长不能唯命是从就责难家长,甚至为难学生。良好的家校合作需要教师树立平等意识,与家长平等对话,友好相处,而不是发号施令,做指挥官。

其次,要树立边界意识。家庭和学校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课堂,但在站位、分工、形式和着力点上有很大不同,而且两者教育的目的、方式等都不一样。因此,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职责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树立边界意识。有了边界意识,教师就不会要求家长做自己的助手,即使一些热心的家长自愿帮助教师做事,也会被婉言谢绝。另外,教师有了边界意识,也会影响家长树立边界意识,从而达成家校共育的目的。

再次,要树立责任意识。不可否认,教师的事情的确很多,有时希望他人帮忙分担,帮助自己渡过难关。但是,家长不是“救命稻草”,如果习惯性要求家长替自己做事,遇到难题就甩给家长,这是在转嫁责任,有违教师职业道德。因此,教师需要树立责任意识,有所担当,履职尽责,而不是迫使家长越位。

需要指出的是,家校责任边界需要厘清,但也不能僵化地固守边界思维。否则,家校“共同体”只会徒有虚名,而失去了“共同体”作用,走向教育的另一个极端。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安陆市紫金路小学)

《中国教师报》2017年11月01日第3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