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类需要科幻?为什么科幻在全世界范围内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文化角色?
想象万年之前的一个原始人类,我们可以称之为“啊”先生,因为他尚未进化完备的语言系统只能够发出一些简单的单音节词。“啊”先生在未经改造的星球表面,披荆斩棘,茹毛饮血,费劲心力换取一点微不足道的蛋白质与卡路里,维系着家族血脉的存亡与延续。“啊”先生活得很累,没有心力看到更大更远的世界。“未来”对于“啊”先生来说,是一个不曾存在的概念,只能活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
从“啊”先生到我们,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让人类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尺度之内,作出如此巨大的飞跃与成就?这是一个谜。倘若让我,一个写小说的人,从自身经验出发,去回忆那些电光火石,从零到一的瞬间。我会说,那个瞬间,便是去“看见”以往不存在事物的过程。当然,没有任何一锅汤是由石头熬成的,所有的创造都是在意识世界对已有信息的打破、重组、变形、再造,从而构建出全新可能性的旅途。我们称之为“幻想”,具有这样能力的人被称为“幻想家”。
根深蒂固的唯物论者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倘若没有在精神维度幻想出未来蓝图,物质世界的辉煌便难以实现,这是一个无法逾越的步骤。
看看21世纪的今天,尽管我们已然在很大程度上借助科学与社会协作摆脱了绝对饥饿与危在旦夕的状态,然而我们依然是“啊”先生的后裔,受困于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双重匮乏,对不确定的未来充满恐惧,在信息洪流中沉沦或焦虑。我们需要通过幻想挣脱现实的枷锁,找到属于每个人的崭新道路,探索在未来技术革命下人性的尺度,讲述一个个属于数字时代的人类共同体神话。唯有如此,作为一个整体的我们才得以保持好奇、继续成长,而不是垂垂老去。
这也是为何历经各个时代的媒介形态变革,幻想叙事的力量不仅未被削弱取消,反而更加繁茂地借助不同的技术艺术外壳开花散叶的原因。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能够在幻想国度里跨越藩篱,分享各自对未来、世界与自我的想象,让这个宇宙日趋完整而丰富多元。
套用《1984》的句式,谁掌握了幻想,谁就控制了未来。在每个人都为了现实焦虑不堪的社会里,或许我们最为匮乏的,便是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幻想。
(作者系科幻作家、全球华语科幻作家协会副会长)
《中国教师报》2017年11月08日第12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精神和要求,采...
为深化高中阶段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综合改革,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实用型、...
从90年代末开始,晋中就着手探索中考制度改革。在近20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模式...
高中带动战略内涵为“统领三驾马车,齐推并进;统筹三大系统,协同发力;完善五大体系,保驾...
弹性离校是沈阳市自主创新的一项惠民利民新政。新政直面“家长接孩子难、课后辅导难”这一老...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