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标
通过对传统文化和学校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培养学生对身边艺术的热爱,增强爱家乡、爱人民、爱中华文明的信念和责任感;
在各种艺术实践活动中,学生了解有关艺术知识,掌握相关艺术基本技能,实现对学生审美、人文素养的培养;
通过各主题项目的探究,学生体验艺术探究的乐趣,主动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实践创新,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提升师生开发和利用艺术课程资源的能力,增强美术教师的课程领导力。
课程实施
“项目式”美术课程经历了提出计划、考察论证、全面实施的过程,既是对传统美术教学的一次突破与尝试,又是对美术教师的考验与磨炼。学校地处大学城,一部分家长也从事与美术教育相关的工作,有着丰富的美育教育资源。因此,学校有效运用教师、家长、社会资源,为全体学生提供全面而有个性的美术课程服务。
一是依托本校教师实际的课程实施。学校提倡每位教师都是课程的开发者与实施者,4位美术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纷纷参与到课程开发中。比如,吴老师擅长陶艺,她就结合项目主题和学生发展规律设计了一至六年级的陶艺课程,从一年级的泥造型到六年级的川剧青花盘,让学生感受中国陶艺文化的艺术魅力。每个年段的艺术拓展分别整合了音乐、文学、历史、科技等方面的知识,由几位学科教师共同备课、共同实施,确保学生在综合知识的运用中发展人文素养、提升创造力。
二是依托学生家长的课程实施。学校自建校以来,一直坚持开设“大师讲堂”课程,以班级、年级或校级为单位,邀请不同领域的家长走进学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得到了四川美术学院家长们的大力支持,有的参与了课程方案的拟定与论证,有的为课程实施提供器材、场地,有的与学校教师共同授课。
三是依托社会力量的课程实施。学校广泛开发社会资源,助力课程的有效实施,如邀请重庆市川剧院的专业演出团队为全校师生举办专场演出,让大家对川剧有了最直接的体验和感受;走进四川美术学院进行主题展览的参观和学习,丰富了学生的艺术知识和艺术情感;邀请重庆师范大学禹风剧社到学校进行戏剧授课,提升学生艺术感染力,丰富艺术表现力。
课程评价
本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学习、创作、思考的过程,强调学生经验累积记录过程的变化,而终结性评价注重学生审美、人文、创新等综合能力的考察与评估。
过程性评价根据不同年级的不同指标,通过学校智慧校园平台进行动态记录,让学生看到不同时期自己的创作和成长变化。终结性评价结合每学年一次的主题美术展进行,邀请教师、家长、学生通过现场作品的呈现方式、呈现效果进行生生互评、家长评和教师评,采用等级评定或使用描述性语言的形式呈现。
(作者单位系重庆大学城人民小学)
课程内容
我的伙伴
——小人偶XX的世界
我的学校
——校园狂想曲
我的家乡
——印象川剧
《中国教师报》2017年11月15日第13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精神和要求,采...
为深化高中阶段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综合改革,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实用型、...
从90年代末开始,晋中就着手探索中考制度改革。在近20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模式...
高中带动战略内涵为“统领三驾马车,齐推并进;统筹三大系统,协同发力;完善五大体系,保驾...
弹性离校是沈阳市自主创新的一项惠民利民新政。新政直面“家长接孩子难、课后辅导难”这一老...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