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寻找撬起课堂的支点

发布时间:2017-12-13 作者:严育洪 来源:中国教师报

每个教师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如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所说的“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那样,希望也能找到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课堂。

不过,如果真有能撬起整个课堂的支点,那么我们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是谁来撬。

我认为,还是应该由教师来帮着撬。学生毕竟涉世不深,也涉“知”不深,尚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智慧自己撬起自己的课堂。所以,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应该理所当然并且义不容辞地助推学生撬起属于他们的课堂。

江苏省教科所原所长成尚荣曾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课改必须改课。改课,可以理解成改变课堂面貌。而课堂面貌主要涉及两组关系,一是师生关系,二是教学关系。师生关系应该平等,这一点基本已是共识。而对教学关系,许多教师的认识可能并不清晰。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启亮认为,师生关系不等于教学关系。师生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人格关系,教师与学生的人格应该是平等的。师生关系平等,但教学关系永远不平等。不平等的原因就是教师必须肩负主要的责任。成尚荣也认为,以学为核心并不意味着以学代替教,没有高水平的教就没有高水平的学。

要让学生高水平地学,就需要教师高水平地教。那么,怎样实现教师高水平地教?

有心理学家说过这样一句引人深思的话:“别人对你的感受,并不完全依赖于你付出了多少,而更大程度在于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付出。”同理,在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的感受并不完全依赖于教师付出了(教了)多少,而更大程度在于是以什么样的方式付出。

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领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牵”——“妹妹你坐船头,哥哥我岸上走”;第二种是“领”——“跟我走吧,天亮就出发”,“领”要比“牵”好得多,至少学生能自己走;第三种是“推”——“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虽然学生完全自己走,但很容易漫无目的地走;第四种是“指”——“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样的指引为学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但前进的路线和方法还需要学生自己探索,前进的工具和资源还需要学生自己寻找。

教师高水平地教,就需要“牧童遥指杏花村”这种方式。那么,教师用什么来“指”?或者说,教师用什么撬起整个课堂?能够撬起整个课堂的支点是什么?

我认为,这样的方式就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把知识设计成任务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求给学生创设一个充满足够引力、活力的体验情境,从而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任务驱动式教学为何可以让学生心潮澎湃、念念不忘?当前,很少有人会写信。然而,有教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项任务——用小篆给父母写封家书。尽管写的过程有些困难,但完成作业后,学生都感觉手写小篆家书很有意思。如此有意思的任务,与单纯的写信相比,学生无疑更乐意接受。

一项好的“任务”,不仅能让学生觉得有意义——学习“有奔头”,而且能让学生觉得有意思——学习“有劲头”,还能让学生觉得有意向——学习有“想头”。有了意向,就能够驱动学生主动学习。面对“用小篆给父母写封家书”这样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学生就会主动学习如何写好小篆。同样在教学中,当学生接受了任务,也会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知识“不够吃”,从而想方设法寻找有用的知识资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知识“吃不够”,从而想方设法寻找能用的知识方法。这样“不够吃”和“吃不够”的任务学习,对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印象必定更加深刻。

“一个鸡蛋,从里面打开是生命,从外面打开则是食物。然而,要从里面打开,离不开外面的孵化。”在课堂上,任务驱动式教学就起着孵化的作用——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从而解决课堂普遍存在的学生学习力不强的问题。而这,也就是我渴望达成的教学梦。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无锡市锡山教师进修学校)

《中国教师报》2017年12月13日第4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