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改扩建5所幼儿园,收回20所小区配套幼儿园;健全学生资助制度,落实随迁子女“零拒绝”;大手笔建立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引领辐射功能……南昌西湖区以一系列暖心设计,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送上大礼包。日前,我们专门对南昌市西湖区区长黄小燕进行访问,看这位区域负责人如何下好教育这盘棋,助力区域发展。
中国教师报: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作出了全面部署。西湖区是南昌中心城区,作为区长,您如何理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论述。
黄小燕: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推动新时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有许多重要论断,让我们备受鼓舞,进一步提振了信心。西湖区是南昌市的中心城区,是南昌历史文化代表区。西湖区历来重视教育工作,将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在上层高位全力推动下切实做到了“六个优先”:发展优先规划、投入优先安排、议题优先研究、用地优先保障、问题优先解决、人才优先引进。为此,我们制订了《西湖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2010-2020年)》《西湖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建立了长效推进机制,逐步逐项缓解和破除了制约均衡发展的瓶颈问题,为西湖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举一个例子,2015年和2016年,西湖区财政对教育的总投入分别为4.3亿元、4.9亿元,年增长12.5%,远高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2016年,我们投入1480万元用于校舍维修项目,111万元用于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202万元用于教育装备更新,投入6914.8万元保障教师待遇。
中国教师报:这几年,西湖区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以全市第一的成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评估,这背后有哪些经验?
黄小燕:作为南昌市唯一一个既有老城改造又有新城开发的城区,我们以老城新城大均衡为目标,大力扩充义务教育资源,扩大城区学位供给,确保适龄儿童就近入学。一是在老城区改造中坚持学校网点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在寸土寸金的老城区争取土地为教育事业发展蓄势发力。二是在新城区开发中坚持学校网点优先安排、先期建设。建设了3所新校,新增学校用地193.5亩,新增校舍建筑面积9.5万平米。与此同时,我们本着“成熟一个改造一个”的原则,将老城区相距不过500米,而且生源失衡、办学水平不高的3所学校与名校进行整合,有效提升了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扩大了优质教育的覆盖面。
在学区管理方面,我们采取“名校带动,辐射提升”策略,以站前路小学等6所名校为龙头,组建6个名校大学区,实现学区内教师交流和教育教学工作同步,优质资源共享。现在的站前路学校教育集团是全市县区级第一个义务教育集团,与珠市学校教育集团等优化了管理和资源配置,促进了优质资源的有效供给。
中国教师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师是关键,西湖区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
黄小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我们创新教师培训方式,注重优秀教研团队建设;加强专业人才梯队建设,分层次、分步骤整体推进教师专业成长。
扩充教师培养渠道。区委、区政府按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足额用于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大力推进“名校长、名师培育工程”,成立上海名师裴昌义教授“英语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江西师范大学的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基础培训”“专题培养”“高端培育”三大系统项目,每年参训教师达6800余人次,培养出省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150余名。
扩大教师流动范围。建立校长定期交流和教师柔性交流制度,2015年和2016年共交流教师174人,交流轮岗教师占全区符合交流轮岗教师数的13.9%。交流轮岗骨干教师占全区符合交流轮岗骨干教师数的21%。
创新教师补充形式。在招聘、选调补充教师基础上,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用人方式有效缓解教师流动性缺额,采取公开选调方式保证教师质量。2014年以来,全区招聘教师217名,向全国、全省选调教师47名,并采用劳务派遣方式及时补充动态师资。
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在全市率先设立优秀教师专项奖励基金,区政府每年拨出专款100万元作为原始基金表彰优秀教师。从2014年起每年安排经费210余万元用于教师体检,今年全区预计区本级教育投入达到5.8亿元,努力保障教师工资待遇逐年增长,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任教、开心施教。
中国教师报: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接下来西湖区在教育方面有哪些计划?
黄小燕:虽然西湖区在推进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中取得了突出成绩,但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下一步,我们将正视问题,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全力推动“五大工程”:实施重点项目建设工程,升级教育发展硬环境;实施政校战略合作工程,形成合作发展共同体;实施公办民办合作工程,引民间资本扩充教育;实施高端名师工作室落户工程,培育学科领军人才;实施横向教育交流工程,互学互通促教育创新。着力促进“五大突破”:立足西湖教育实际,实现教育教研改革新突破;狠抓管理制度落实,实现教育管理新突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教育人才培养新突破;结合全局中心工作,实现党建工作新突破;切实关注教育民生,实现教育投入新突破。
《中国教师报》2017年12月13日第1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精神和要求,采...
为深化高中阶段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综合改革,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实用型、...
从90年代末开始,晋中就着手探索中考制度改革。在近20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模式...
高中带动战略内涵为“统领三驾马车,齐推并进;统筹三大系统,协同发力;完善五大体系,保驾...
弹性离校是沈阳市自主创新的一项惠民利民新政。新政直面“家长接孩子难、课后辅导难”这一老...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