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近凌晨,我的手机里出现了一条短信,是学校三年级5班一名学生家长发来的。短信中,家长详尽地描述了孩子开学一周发生的变化。她说,孩子升入三年级后开始主动做作业,回到家主动告诉自己在学校发生的事情。
这位家长在短信里还说,她的孩子之前一直很消极,上课小动作很多,也极少跟她分享班里发生的事情。平时做作业拖拖拉拉,成绩也不好。但现在就跟换了个人似的,而且孩子总是说:“我们滕老师说……”最后,这位家长在短信中问道:“滕老师究竟有什么神奇的力量?”并一再慨叹:“碰到一位好老师,真的是孩子一生的幸福。”
家长所说的滕老师,正是这学期刚刚接班的滕桂玲。她是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也是安贞学区和中心学校班主任工作室负责人。
滕桂玲现在接手的这个班,两年间先后换了两任班主任。学生基础不好,问题倒不少,家长们经常反映各种情况,学校领导班子也专门研究过这个班的问题。
记得某天早晨,我被三年级一个班几名家长“堵”在了学校门口。因为这个班里一名“问题学生”经常干扰班级学习,家长要求学校强制该生转学。家长们的要求自然不会被采纳,于是集体签名向学校提出一个“让步”条件——该生若不转学,就得让教六年级的滕桂玲到该班做班主任……当时,我就在想,滕桂玲在家长的心目中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她在孩子的成长中究竟拥有什么神奇的力量?
回到那条短信,孩子不厌其烦地对妈妈说:“妈妈,滕老师说要想成为一名班级干部,就要以身作则,要先管好自己……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先把成绩提上去!”我在努力揣摩一个9岁孩子的内心活动,他在想什么?滕老师给了他怎样的力量?这种力量在稚嫩的生命体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我的脑海中再次浮现出家长的那句慨叹:“碰到一位好老师,真的是孩子一生的幸福。”什么是孩子一生的幸福?读着这位家长的短信,我心中自然流淌出一个答案:成长的力量。我们常说:“教育是为学生一生的幸福成长奠基”,这个“基”到底是什么?是习惯,是兴趣,是自信,是快乐,是人格的健全,也是精神的唤醒。
滕桂玲和班主任们共同运营着班主任工作室的微信公众平台,还建了工作室微信群。这个工作室是老师们学习交流的平台,也是他们鼓舞激励、分享快乐的驿站,就像一位年轻教师说的那样,“这里是我们年轻教师学习的圣地,我们会好好珍惜学习的机会,好好让自己成长”。的确,这里是教师成长的圣地,因为,这里也同样给每一位从事教育的人提供着成长的力量。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我想,无论对于学生还是同事,滕桂玲都正朝这个目标不断迈进。
(作者系中国音乐学院附属北京实验学校校长)
《中国教师报》2018年03月28日第10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精神和要求,采...
为深化高中阶段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综合改革,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实用型、...
从90年代末开始,晋中就着手探索中考制度改革。在近20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模式...
高中带动战略内涵为“统领三驾马车,齐推并进;统筹三大系统,协同发力;完善五大体系,保驾...
弹性离校是沈阳市自主创新的一项惠民利民新政。新政直面“家长接孩子难、课后辅导难”这一老...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