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次的“创想城”时间又到了,看着走廊上带着各种素材来往的学生,我由衷地羡慕:做学生真好,可以体验不同的课程,教师却要为课程教什么而发愁。
“这节课教学生制作缎带配蕾丝的发卡吧,在此前制作蝴蝶结的基础上搭配蕾丝,学生应该很容易上手。”我下定主意,甚至打算本学期教学生制作不同款式、不同质地的蝴蝶结, 多种组合,不怕没有东西教学生。
我还没走进教室,迎面走来几个女学生,互相推搡着让对方告诉我一些情况。
“吴同学去摆摊了,卖的是在‘精工巧手匠’课上制作的发卡,居然还卖了十几块钱,真了不起!”
原来,吴同学看到她家附近有人摆摊卖小东西,便想到“精工巧手匠”课程上制作的发卡,也想摆摊售卖。于是,她叫上两个伙伴开始了人生中第一次摆摊。没想到不仅有小朋友买,年轻姑娘也喜欢她们制作的发卡。
课堂上,我向全班学生介绍了3个女同学摆摊的事情。其他同学非常感兴趣,有的表示羡慕,有的也想摆摊体验生活……那次课,学生学得特别认真。
一天,有学生约我:“老师,我们商量好参加下周日的物品交换节,您问问班上其他同学想不想一起去,我妈妈可以帮忙预约摊位。”
没想到学生对摆摊的激情不但没有褪去,还得到了家长的援助,这么好的事情我当然支持。宣布消息后,学生们纷纷表示要参加活动,还希望我多教几种发卡款式。但是也有学生感叹“去不了”。经过一番讨论,学生们决定:不能去物品交换节摆摊的同学,作品可以交给其他同学代卖。
活动当天,许多家长都来到现场支持自己的孩子,还把现场照片和视频上传到社交媒体,与更多人分享。我没想到学生可以做得如此出色,他们绘制招牌,销售也有策略、有分工:外向的学生吆喝、售卖,口算能力强的学生收银。为了招揽顾客,学生们还在摊位旁边设立DIY体验站,由动手能力强的同学为顾客提供指导。
学生的作品得到市场认可后,他们变得自信了,开始自己设计、创作头饰,不再一味地按照我的安排学习。一次,学生吴雨梦制作的发箍特别漂亮,许多学生都想学,吴雨梦为此拍摄了一个微课给同伴学习,她也成了课程的“小导师”。
通过这次活动,家长也更加了解了这门课程,我们再组织社区活动时,家长不仅积极地带领孩子参加,还主动向自己的孩子学习。
当然,我的收获也很大,学生的举动激活了我僵化已久的思维,让我找到了初心,走进了职业生涯的春天。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实验学校)
校长点睛
利用课程生发的力量
余志君
杨波是一位语文教师,当她跳出熟悉的学科开发一门活动类兴趣课程时,与其他教师一样会考虑:这节课教什么,让学生做点什么度过60分钟的长课。
这是内容导向,也是教师导向,是教师为主的计划导向。然而,“创想城”的活力在于为每个师生提供自我成长的土壤,鼓励教师发现和利用课程本身自然生发的力量。
故事最初,3个学生将在课堂学做的发夹拿到市场售卖获利,成为激励全体学生的榜样,当学生在强烈的渴望驱动下进入学习,这门课程开始飞速生长:课程目标由单一的手工制作拓展到为真实客户服务,课程空间由墙壁内的教室拓展到人来人往的市场,课程资源由教师一人拓展到家长和社区,课程评价由单一的师生评价拓展到顾客、亲朋乃至网络。
此间,可见学生满怀激情投入学习,他们不再完全依赖教师,而是根据学习进程时刻产生创意。这一切也影响了教师,促使师生一起推进课程学习走向深入。
“创想城”有85门课程,这样的课程故事每天都在发生。也许这样的学习充满了不确定性、碎片化,但却让学生得以遵循兴趣,在平等、独立、去中心化的课程中伸展个性,也让我们看到“创想城”的勃勃生机。
(作者系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实验学校校长)
《中国教师报》2018年04月04日第7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精神和要求,采...
为深化高中阶段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综合改革,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实用型、...
从90年代末开始,晋中就着手探索中考制度改革。在近20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模式...
高中带动战略内涵为“统领三驾马车,齐推并进;统筹三大系统,协同发力;完善五大体系,保驾...
弹性离校是沈阳市自主创新的一项惠民利民新政。新政直面“家长接孩子难、课后辅导难”这一老...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