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找出中国家长和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孩子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我认为非“听话”莫属。父母送孩子上学,在校门口会交代:要听老师的话;大人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照看,一定会交代:听爷爷、奶奶的话;爸爸出差时会交代孩子:在家要听妈妈的话;家长到了医院要交代:一定要听护士阿姨的话……
成人面对一个不受约束、屡屡挑战权威和规则的孩子,大都会这样批评:你这孩子,真不听话!不听话的孩子往往会受到特殊的“关照”和教育。直到找到合适的“紧箍咒”,把他们降伏成听话的孩子,教育才宣告“成功”。
在这种无处不在的“听话”教育强化下,孩子们变得越来越“聪明”,比如在学校,就会说教师想听的话,做教师喜欢的事……
这些“听话”的孩子未来基本有两个发展方向——
绝大多数孩子的“真我”在“听话”中渐渐消亡,慢慢成长为胆小怯懦、缺乏主见、没有自我、没有个性、缺乏思想的人。按部就班,老实好管,软弱服从,机械生活,为得到别人的认可而活……这些往往成为他们人生的基本特征。
还有一部分表面“听话”的孩子,“真我”仍在,但是已被各种威逼利诱压制和掩盖起来,一旦脱离“紧箍咒”的环境,便会加倍反弹,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另一面,甚至会产生极端行为。那些始终不能脱离压抑环境的“听话”孩子,一辈子可能会郁郁寡欢,甚至忧郁成疾。
而且更为可怕、可悲的是,有些孩子长大之后,不仅意识不到“听话”教育之弊,还会把“听话”奉为纲常一样的信条来要求自己的孩子(学生),让“听话”如同基因那样一代代“遗传”下去……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全部的尊严在于思想。这里的思想指“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观点和信念”。如果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这个国家才能有更多的思想、更多的智慧、更多的创造和更强的活力,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的现代化国家。因此,要试着摒弃“听话”教育,引导孩子从“听话”转向引导孩子“听”事实、“听”科学、“听”规律,“听”法律制度……
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独立思考,敢于批判,敢于创新,这不仅仅关乎每个人的个体尊严,也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作者单位系北京亦庄实验小学)
《中国教师报》2018年04月04日第10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精神和要求,采...
为深化高中阶段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综合改革,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实用型、...
从90年代末开始,晋中就着手探索中考制度改革。在近20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模式...
高中带动战略内涵为“统领三驾马车,齐推并进;统筹三大系统,协同发力;完善五大体系,保驾...
弹性离校是沈阳市自主创新的一项惠民利民新政。新政直面“家长接孩子难、课后辅导难”这一老...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