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全面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三全育人”模式,重点推进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推动学生社区教育培养模式、管理服务体制、协同育人体系、支撑保障机制改革,引领学校党员干部、教职员工践行“一线规则”,把校院领导力量、思政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下沉到学生中间,建设“一站式”学生综合服务大厅,建立一批围绕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的“一站式”服务工作室,选拔一批行政干部入驻学生社区,致力于将“一站式”学生综合管理服务社区打造成富有学校特色、体现思政要求、贴近学生实际、高效便捷的学生党建前沿阵地、“三全育人”实践园地、平安校园样板高地。
以学生为中心,做好“一站式”学生社区顶层设计
学校制定《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实施方案》,成立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领导小组,将“五育并举”融入学生社区,形成“党建引领、队伍入驻、学生参与、条件保障”四位一体的“一站式”社区育人机制,打造“德智体美劳育人工作室”文化品牌,体现“一层一社区”“一院一品牌”。
合理规划物理空间。打造“名班主任”工作室、学生党建活动室、谈心谈话室、运动健身室、阅读空间、学业指导室、美育工作室、心灵驿站、社区文化展示等基本功能区。
管理服务下沉一线。建立校级领导担任学生社区楼长和职能部门负责人深入联系学生并担任社区层长制度,建立名班主任工作室团队,保障专项工作和日常教育管理服务的运行;建立以楼层长、辅导员、学生党员、班团干部为主要力量的学生社区委员会,发挥社区教育管理服务学生的作用。
形成文化特色品牌。积极培育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社区文化,弘扬红色文化精神,构建社区“五育并举文化基地”。
一站式社区总体规划。以现有空间为基础,在每个楼层连廊培育德智体美劳五育社区文化,二级学院在学生社区建立育人实践基地。
“一站式”社区总体规划。以现有设施为基础,在社区培育“五育并举”社区文化,二级学院在学生社区建立五个实践教育基地。
以“德智体美劳”为抓手,落实“全过程”育人局面
拓展育人路径,凝聚服务共识。学校将三全育人这一根本任务贯彻始终,以“德智体美劳”为抓手开展社区教育,在学生社区开展个人行为规范、爱国主义和国防、健康和安全、感恩和诚信等方面的全过程育人局面:以党建为引领开展社区管理,使校领导、辅导员、班主任、思政教师、行政干部、党员干部、后勤服务等多方人员深入社区一线参与管理,形成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以信息化为依托开展社区服务,让“五个五十工程”“一院一品”“我与书记、校长直接谈”“线上心理咨询预约”“设立学生接诉专栏”等工程全方位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落实队伍入驻,提升服务实效。学校组织思政队伍入驻,在学生公寓组建2个班主任工作室、3个谈心谈话室、3个美育工作室、3个学业指导室等,建立辅导员队伍常态化深入社区制度,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引领、学业指导和职业规划,二级学院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参与网格化管理,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零距离”解决学生学习生活实际问题;组织专业教师队伍入驻,一是组织思政教师进学生社区,依托数字马院思政教育平台,结合重要时间节点、时政热点,对社区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等,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二是组织专业教师队伍进学生社区,指导学生专业技能,组织管理服务队伍入驻,建立学生社区党支部工作联系点,落实辅导员入驻公寓值班制度,打造优质后勤服务保障团队,吸纳社区学生合理需求及改进意见并及时反馈、及时落实,切实提升学生社区服务质量和水平。
注重管育服结合,夯实服务育人体系。以管理为基础,建立“校级领导、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学生班级、学生宿舍”五级联动教育服务机制,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学生机制,建立楼长、层长、寝室长、学生党员、班团干部为主要力量的学生社区委员会形成教育管理链条,共同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以教育为目的,以《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方案》和“12333”育人体系为标准,将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融入社区、楼宇、寝室等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单元。在学生社区举行主题党日团日活动和主题班会,将校训校歌、校史校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诚信文化、文明礼仪、劳动教育等资源的丰富内涵融入其中,围绕主旋律,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以服务为主导,建设一个学生社区综合服务大厅,在每个公寓楼打造“五个一”:建立一个党团活动室、一个美育工作室、一个学业指导室、一个书吧(图书角)、一个心灵驿站、一个“名班主任”工作室。通过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提高学生在校生活幸福感
通过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让更多的教育、管理资源进入学生社区,不断提高学生在校生活的幸福感。一是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更多教师愿意走入社区与学生分享专业学习感悟,为学生生涯发展指点迷津,引导学生思想进步全面成长,学校各级各类育人力量的协同效应增强;二是学生活动参与度发生了积极变化,活动更加聚焦不同年级学生的成长需要,提高了思政教育精准度,越来越多的学生关注学生社区建设,更愿意通过社区师生互动、座谈交流等方式关注学校事业发展,践行社区建设;三是学生住宿生活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深度渗入,学生社区硬件条件明显改善、生活设施不断完善,在校学习生活更舒心、体验更好。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