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西安财经大学:

以社会调查为载体 构建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新模式

每年有200多名教师、近100支调研团队和1万多名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4-03-18 作者:刘燕 郭文渊 任艳妮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近年来,陕西省西安财经大学围绕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把专业课实践教学、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有机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同大学生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深度融合,形成“社会调查+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新模式,实现了协同育人的多重效果。

以社会调查为载体,构建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新模式

学校突出实践育人,2012年设立“双周实践教学周”,每年组织学生分专业进行社会调查活动。2017年实施“夏季短学期”制,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定实践教学标准,在第三小学期,由学校统筹、学院实施、专业课教师带队、思政课教师协同,成立“社会调查+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团队,带领各专业学生深入乡村田野、社区工厂,广泛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社会调查。

师生赴商南县十里坪镇梁家坟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对于本科生大一学生侧重理想信念教育,大二学生侧重国情社情教育,大三学生侧重职业规划,大四学生侧重就业引导,研究生侧重立足实践科研报国,把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应用能力培养嵌入实践调查活动各环节,每年有200多名教师、近100支调研团队和1万多名学生参与。经过10多年的探索完善,逐渐形成了“社会调查+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新模式。

以社会调查为牵引,打造思政教育实践大平台

学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为两翼,以“政府委托项目、专业课、思政课、第二课堂”四类社会调查为支撑,推进“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个融合,构建政府、社会、学校协同联动的“思政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

2018年以来,学校师生参与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山西、陕西等全国8个省(自治区)、300余个行政村的贫困县退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三方评估工作。师生将所见、所感、所思、所悟诉之笔头,撰写出版50余万字的专著《祖国不会忘记》。在“陕西省消费环境指数编制”项目中,师生参与700余人次,调查了3万余名消费者、近4万多个经营主体,编制的《陕西省年度消费环境指数(CEI)报告》连续7年被陕西省政府采纳并向全社会发布。思政教育实践大平台的不断拓展有效推进了德智并举、德业融合和德能并进,使家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人文精神、仁爱之心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社会调查活动,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与祖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坚实思想基础。

以社会调查为手段,激发思政教育主体活力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在社会调查中,教师深入田间地头,贴近百姓生活,观察思考经济社会及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国情民情,深刻理解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实现让教育者先受教育。

学生实践小分队深入秦岭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及猕猴桃产业发展情况

调查项目实施过程中,思政课教师辅助专业课教师现场教学,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共同梳理挖掘潜在的思政元素,有效促进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出版的《经济学科课程思政教学指南》成为经济学学科理论和课程思政结合落地的标志性成果。同时,社会调查反哺思政教育,思政课教师在社会调查过程中注重收集积累素材,把所见、所感、所悟转化为典型鲜活的事例融入课堂教学,让思政课更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思政课堂充满了时代的气息和田野的味道。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