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深化大运河沿线城市的教育合作,优化资源整合,6月21日下午,以“运用大运河资源进行课程育人实践”为主题的大运河沿岸城市学校教育联盟第四次年会,在浙江杭州举行。
杭州市京都小学是大运河沿岸城市学校教育联盟发起学校。活动现场,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洪俊就学校多年推进“运河文化浸润成长”的教育实践进行了分享,并介绍了带有“京都”特色的三大课程群:
一是打造赋予时代内涵的《运河红》大思政课程群。学校创建“运河红”党建品牌,将大运河文化遗产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用运河精神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红色文化、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内容为落脚点,形成《运河红·党的二十大》《运河红·非遗文化》和《运河红·革命英雄》等党团队一体化大思政课程群落,以红色精神引领学生成长,以运河文化培育五好少年。
二是开发解决真实问题的“大运河”跨学科主题课程群。自2015年开始,学校率先在区域内进行课程改革,在国家课程范畴内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每个学期组织以年级为单位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周,迄今已近十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案例。
三是全面育人的“大运河”校本课程群。多年来,学校以“河为线”、以“课为珠”,串珠带面,开展了“以运河文化浸润学校课程”的校本实践。整合了大运河的历史遗存、大运河的生态文明、大运河的城市生活三个文化维度,并基于学校跨学科统整教学特色设计开发了“大运河”校本课程群——《我的家在运河边》,以实践育人、活动育人。
活动现场,北京市通州区运河小学副校长陈建华介绍了学校如何以运河文化为根基,通过构建通融课程体系,全力推进课程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沿岸城市学校教育联盟部分校长进行了交流访谈活动,分享各自学校运用大运河资源进行课程育人的成功经验。
据了解,大运河沿岸城市学校教育联盟学校致力于培养富有运河精神的新时代学子,为传承和弘扬运河文化、为高质量建成运河沿岸名区贡献力量。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