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 第三届嘉庚论坛举办

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已评出40余项优秀成果和近100位杰出科学家

发布时间:2024-10-22 作者:阮萱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10月20日,由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主办、厦门大学承办、中国银行厦门市分行协办的第三届嘉庚论坛,在厦门大学举办。本次论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力主题2024年度陈嘉庚数理科学奖获奖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忠,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玉良,2024年度陈嘉庚技术科学奖获奖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祝世宁,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等,分别论坛作了专题报告。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万立骏,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副理事长汪克强,中国银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理事边济东,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江尔雄,厦门大学校长张宗益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第三届嘉庚论坛(K2 Forum)在厦门大学举办

论坛现场,边济东表示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国银行期待能通过综合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促进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科技金融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提供与科技创新链条适配的金融服务,建立创新成果持续转化的长效机制。

张宗益指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高校作为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关键汇聚点,理应充分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加强基础前沿探索和关键技术突破,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努力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厦门大学秉持嘉庚先生当年立校志向,发挥“侨、台、特、海”区位优势和学科特色,为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表示,新质生产力在传统商业的转型升级新型产业的培育未来产业的培育和壮大方面,对我提高产业的竞争力、推动未来整个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至关重要中国银行一直努力根据国家的战略调整和国家政策的需要,支持国家重点产业重点战略领域,加大对这些领域的投资,不断改善服务产品体系中国银行把科技金融作为做好5篇大文章之首,并整个管理体系制度持续改进。

科技赋能经济:机遇与挑战并存分论坛

的两场分论坛上,与会人员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和“科技赋能经济:机遇与挑战并存”两个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和交流。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兰荪、中国科学院研究员郭传杰、清华大学行健书院副院长徐芦平、中国科学院院士田永君峰,分别就各自领域的前沿话题做了专题报告,分享了研究成果。

来自厦门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银行研究院等高校机构数十位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参与高峰对话,以学术交流和跨领域对话的形式,研讨了如何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培育新质生产力,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探索金融、教育等关键要素对促进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创新价值。

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分论坛

据了解,陈嘉庚科学奖的前身是陈嘉庚奖。陈嘉庚奖设立于1988年,是以对我国科教事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的名字命名的科技奖励,由陈嘉庚先生的亲属提出设立,由中国科学院负责该奖的组织及评审工作。1988年至2001年间,陈嘉庚奖共组织了8次评奖工作,数十位我国优秀科学家获此殊荣。

2003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银行携手成立了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宗旨是奖励取得杰出科技成果的我国优秀科学家,以促进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助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基金会成立之初设立陈嘉庚科学奖,奖励近期在中国做出的重大原创性科学技术成果。2010年,基金会设立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奖励在中国独立做出重要原创性科学技术成果的青年科技人才(年龄在40周岁以下)。

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坚持原创引领,依托中国科学院学部分别设立数理科学奖、化学科学奖、生命科学奖、地球科学奖、信息技术科学奖和技术科学奖。陈嘉庚科学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个奖项每次评选一项,奖金100万元人民币,同时颁发金质奖章和证书陈嘉庚青年科学奖每个奖项每次评选人,奖金为20万元人民币,同时颁发银质奖章和证书

截至2024年,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已经评选出40余项优秀成果和近100位杰出科学家。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