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大中小学思政一体贯通 四维赋能铸魂秦巴

安康学院构建新时代思政教育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5-03-07 作者:单林波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在秦巴山,安康学院始终秉承“扎根地方、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鼓励高等院校积极与中小学共同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突破口,立足地方红色资源与学科特色,通过课程串联、实践联动、资源共享,探索出一条“红色铸魂、实践育人、学科融创、云端赋能”的思政教育新路径。从红色基因的深挖到法治实践的落地,从课堂内外的联动到城乡教育的协同,学院以创新思维打破学段壁垒,贯通育人链条,打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安康样本”,为新时代思政教育注入鲜活生命力。

深耕红色沃土:革命精神代际传承

作为陕南革命老区的重要教育阵地,安康学院始终将红色文化作为思政教育的核心资源。学院联合地方党史研究室,组织师生编撰完成《中国共产党陕西安康历史》第二卷3部地方党史和《红色人物家风故事读本》,系统梳理了从土地革命时期到新时代的红色人物事迹,挖掘出“红三军转战安康”“陕南抗日第一”等30余个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这些史料不仅成为高校思政课的鲜活素材,更被纳入地方中小学“第二课堂”素材库,让不同学段的学生在历史脉络中感知革命精神。

通过“安康微红”公众号,学生团队推出“红色家书诵读”“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探访抗美援朝老兵600余期原创内容,总浏览量突破20万次,入选陕西省高校“活力社团”思想政治类TOP榜。学院围绕地方红色历史、革命传统和文化资源开展“红色筑梦·大学少年行”“大学进小学”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指尖上的红色课堂”通过图文、短视频等形式,让红色教育跨越时空界限,走进青少年的日常生活。

为打通大中小学红色教育的“断点”,学院联合片区大中小幼及特殊教育学校发起成立“片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研联盟”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红色课堂互联”“主题实践等活动,打破了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的壁垒,为大中小学思政教师拓展了教研空间,推动“大思政课”育人共同体的形成。

实践育人矩阵:课堂与社会的双向赋能

学院构建“理论+实践+社会服务”三位一体育人模式,思政教育融入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学院连续26年组织“烈士陵园义务讲解”项目,累计服务参观者逾50万人次,并在国家公祭日等节点为中小学生开展沉浸式爱国主义教育,让红色精神在实践中生根发芽学院与地方人大法工委深度合作,组织师生参与地方立法实践,将法治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

在《反餐饮浪费管理办法》制定过程中,大学生带领初高中学生开展校园餐饮浪费调研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安康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起草教师走进小学讲述条例起草背后的故事;高校学生社团继续以“保护母亲河,我们在行动联合中小学开展“保护汉江”志愿活动这种“大手牵小手”的实践模式,不仅让思政教育从单向讲授转向双向互动,更培养了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学科融合创新:传统与科学的协同育人

学院依托学科资源优势,开展品标本之趣悟茶道之韵享图书之乐筑学习之梦”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实践教学活动开发出“识茶、制茶、品茶、悟茶”四阶研学课程,将陆羽《茶经》诵读、茶艺礼仪教学融入思政课堂坚定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在“一杯茶里的中国”主题活动中,中小学生通过茶叶贸易史理解“一带一路”倡议,从茶马古道故事感悟民族交融。

学院秦巴标本馆作为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每年接待中小学生超2万人次。在“探秘秦巴生态”研学项目中,大学师生讲解员带领孩子们观察珍稀动植物标本,通过家乡的国宝“森林碳汇计算”等趣味活动,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认识保护环境、保护生物的重要性。

在省级重点实验室,中小学生穿上实验服,在科研人员指导下操作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结构。“科学家精神体验课”通过讲述陕茶一号的故事,让青少年感受科研报国的情怀。

云端大思政:数字赋能教育均衡

面对秦巴山区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安康学院发起“互联网+教育”帮扶行动将乡村学校对德育、美育、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课程师资需求,与学院的师范专业特色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以“双向赋能、协同育人”为理念,利用互联网打破时空限制,组织师范生为乡村学校提供常态化、多样性的远程教学服务。

通过远程直播系统,学院师生为偏远县区中小学开设“云端课”。这种“线上联动、线下互动”的模式,让偏远山区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不仅为山区教育注入活力,更让大学生在服务中深化对国情社情的认知探索并构建一个开放、共享、协同的地方育人生态系统,践行“大思政课”全社会协同育人的理念。

从红色基因的传承到法治精神的培育,从传统文化的创新到科学素养的深耕,从线下传统支教到云端互联网赋能,安康学院以“大思政”格局打破学段壁垒,用“一体化”思维贯通育人链条,构建起“有根、有魂、有为”的教育生态。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院将继续以红色铸魂、以创新破题,让思政教育在秦巴山水间绽放更蓬勃的生命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安康智慧”。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