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以花为媒 铸魂育人

西京学院举办第六届樱花节

主题为“樱舞秦风·匠心绘长安”

发布时间:2025-04-09 作者:尚磊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4月8日,西京学院第六届樱花节在漫天粉白中盛大启幕。今年,学校以“樱舞秦风·匠心绘长安”为主题,创新开设了樱花树下的思政课堂,以花为媒,铸魂育人。

活动将三秦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美育思政的育人理念深度融合,绚烂的樱花,精心打造了一场“可听、可赏、可品”的文化盛宴。

image.png

西京学院第六届樱花节现场

西京学院校领导在参观互动过程中表示,“樱花是青春的象征,三秦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希望同学们在赏樱中感悟文化厚度,在传承中砥砺青春担当。”

非遗展演焕新辉 传统未来交响

樱花节现场的“三秦非遗大舞台”,使传统艺术与现代创意碰撞生辉,绽放出别样的光彩。一场场精彩绝伦的非遗演出让现场观众目不暇接,沉浸式展演让思政课“活”了起来。

长安古乐《郁金香》揭开序幕,编钟与电子乐交融,仿佛让人们听到了历史与现代的回响辉映;秦腔折子戏《忠保国》唱腔高亢激昂,“吼”出的不仅是戏文,更是秦人耿直坚韧的性格华阴老腔《太阳圆月亮弯都在天上》《将令一声震山川》的表演中,老艺人们手持月琴、惊堂木,用黄土高坡上“最早的摇滚”唱出关中儿女的豪情。

陕南民歌《吆起号子走汉江》悠扬的旋律展现了汉江两岸的秀美风光;陕北说书艺人乔仰文、邵艳霞怀抱三弦,以《西京赞歌》讲述校园故事;古典舞《春三月》《折柳》的优美舞姿让人陶醉其中。

image.png

歌舞表演

赏樱之余,三秦美食体验区也热闹非凡。陕南热米皮、关中Biangbiang、陕北洋芋擦擦、黄馍馍的香气弥漫校园。这些美食不仅满足了味蕾的需求,更感受到了三秦大地的饮食文化魅力。学生们边做边学,和面时感悟“柔韧之道”,调馅时体会“兼容并蓄”,烹饪过程成了生动的“劳动思政课”。

樱下育人并蒂开 美育思政润心田

樱花树下,“一院一品”绘就西京学院“匠心精神+艺术素养”的育人画卷。

“樱下临帖”区,万钧书院以“墨韵三秦·书润青春”为主题学子们执樱花色墨笔,在书签上挥洒诗意,或以刀为笔篆刻《诚健博能》校训,临摹《开成石经》《石门铭》等碑刻作品选句。

允能书院的健康坊、3D造物局和武燕剪纸传习所,巧妙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在健康坊,中医师根据现场学生的个人体质,指导学生DIY中药香囊、泡脚包等,为师生科普中医基础和养生之道,还通过推拿等手法,为师生提供健康服务;非遗传承人武燕指导学生将剪纸艺术与西京元素相结合,创作出“樱花校训”图案美术学专业学生段佳汝表示:“剪纸不仅是技艺,更是一种剪去浮躁、留下初心的修行。”

至诚书院的鼓舞表演,将西安鼓乐与绛州鼓乐的韵律交织成一首激昂的乐章。《秦王点兵》等古典韵律与现代编曲技术激情碰撞,将传统鼓艺与青春律动完美融合,以“一鼓振三秦”之势,让千年鼓韵在时代脉搏中焕发新生。

行健书院的合唱团,用歌声传递红色经典。创业书院则融合了白鹿原文化、陕历博国宝、漆扇非遗和泾阳茯茶古法文化。

博雅书院让面花、团扇、香包、吹糖画、插花、拓印、漆画、脸谱、草编等民间艺术走出典籍,跃然于现实。其中,面花艺术以唐代“素蒸音声部”为灵感,在蒸制中凝固时光,成就可赏可食的文化瑰宝。

image.png

拓印作品

樱花落处皆春泥 文化薪火永相传

多年来,作为西京学院的特色育人项目,樱花节不仅是一场盛大的赏花活动,更是学校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坚定承诺。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推动美育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形成教育合力,提升铸魂育人实效。学校在课程体系中巧妙地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推出了鼓乐、美术、书法、影视及戏剧等一系列相关课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博大精深。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