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的丽水学院附属人民路实验小学创建于2004年,是一所省级现代化小学。学校在“行知合一”的校训指导下,以“友爱、好学、健康、悠美、勤劳”为培养目标,从五育融合的育人体系出发,践行“兴趣导航、习惯奠基”的办学理念,逐渐形成了“和雅求真”的校风、“仁爱善导”的教风、“乐学雅行”的学风,及特色鲜明的系列课程与办学品质。
兴趣导航文化育人
学校坚信兴趣是激发儿童学习动力的源泉。通过多年实践,学校凝练出“用兴趣体验乐趣,用乐趣促进进步,用进步促进迁移,用迁移促进发展”的教学理念,形成了“兴趣先行,能力跟上”的育人原则。学校从集邮特色兴趣小组开始,积极探索既能融入课程又能体现个性的学生兴趣培养之路,形成了“观邮、赏邮、集邮、说邮、绘邮”的校园文化。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集邮基地学校、浙江省集邮先进集体、浙江省绿色学校等荣誉。
学校以小小的邮票为载体,于方寸间传递情谊、传扬精神、传承文化,培养师生的兴趣爱好和审美情趣,努力形成一种由表及里的教育文化力。学校通过丽水市集邮协会,成立了人民路小学集邮兴趣小组,在教育局、市集邮协会、邮电局、丽水学院大学生邮局等组织机构的关心和支持下,兴趣小组逐渐演变为社团,并成立了丽水市唯一一家“绿谷少年邮局”并配有法定的邮戳,能开展日常邮局业务。
学校将社团活动纳入育人体系建设中,通过活动课程、研究性课程等形态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同时积极建设邮雅校园,建设了“邮路”景观带、“邮雅赢未来”主题雕塑,“邮雅”文化展示窗和文化墙等视觉文化符号。学校通过“方寸邮园”的“邮文化”的渗透滋润、拓展升华,通过建设雅致的物质文化、雅正的制度文化、博雅的课程文化,培养师生文雅的语言、儒雅的行为、高雅的情趣,实现师生共长、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行知合一习惯奠基
学校为达到“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教育效果,每年开展各年段学生习惯和家长教养习惯养成调查课题,动态制订年级段习惯养成目标,研制基于兴趣导航的行知养成策略和方法手册,编制评估指标,科学实施行为、教育、评价三位一体的习惯养成教育。
在习惯养成教育中,学校坚持立德为首,以“邮”为径,以“雅”为纲,从生活习惯、社会规范和学习策略养成入手,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学校采用年段微调、前后连贯、评价推动等策略,在不同年级段各有侧重地开展活动。如低年级主要抓好养成教育,中年级强化基础行为和创新行为,高年级强化交友、情绪管理等行为教育,形成效能通达的行为养成教育体系。学校还通过专题研讨、经验交流等方式,提高师生对习惯养成重要意义的认识,掌握习惯养成的策略方法。同时积极发挥心理辅导和正面教育的功能,通过德育导师、心理辅导导师、行为养成导师制度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教育生态。
“邮雅”贯穿五育融合
学校将德育体系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和文化体系建设与邮雅活动结合,从五育融合的视角构建完整的育人体系。如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高度出发,构建“方寸润红心”德育体系和“方寸润童心”课程体系,分别从课程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全员育人构建育人路径。在课程育人体系建设方面,学校秉持“开齐开足基础性课程,大力倡导校本课程”原则,在保证国家课程实施质量外,还重点建有“方寸润童心”“兴趣展风采”“习惯塑人生”三大课程系列,形成了国家课程再建构、地方课程有创新、校本课程有亮点、学本课程有个性四大课程群特色。
“方寸润童心”课程群通过“邮雅课程”“生命教育”“健康教育”“节庆教育”四个子课程群,围绕学生的生命安全、心理健康、身体健康、风俗习惯等内容开展活动。“兴趣展风采”课程群重点落实“快乐星期三”工程,给全校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兴趣课程,通过邮票绘制、走进邮票世界、青瓷手艺、艺术口风琴、美术线描、体育毽球操等课程落实学校“兴趣导航”的办学理念。“习惯塑人生”课程群通过“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两个子课程群的开发和实施,针对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各学段学生需要培养的习惯,落实学校“习惯奠基”的办学理念。经过多年努力,学校已经建成省市级精品课程多门,其中《方寸之间育美德》《方寸之间说党史》《邮说二十四节气》《走进邮票世界》等课程获得家长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学校还积极构建“规范行为,强化习惯”的课堂教学模式,分年级段进行分层分类教学模式探索,初步形成了低中高“先兴趣后习惯三段衔接的课堂教学模式群”。学校通过将课程建设、德育建设、体育建设、艺术科学建设、文化建设、评价建设与五育融合,形成了浓厚的“和雅求真”的教育氛围,未来也会朝着创办“学生喜欢、教师自豪、人民满意、邮雅文化特色鲜明的精致型现代化小学”的发展愿景不懈努力。
(作者: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张忠泽 季翼平,丽水市莲都区人民路小学 洪君丽;本文系丽水市哲学社会科学常规课题“场域理论视域下浙西南红色文化创新传承实证研究”阶段性成果)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