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第一中学举办建校一百周年教育教学展示活动。来自世界各地的4千多名校友来到现场,溯学子青春过往、看母校桃李芬芳。

活动现场 张鸿菲供图
回溯包头市第一中学的百年历程,其根基深植于家国情怀之中。1925年,时任西北边防督办的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在包头创立了“绥远特别行政区立第二中学”。学校创立初期,数易其名、屡迁校址,在动荡的年月,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他们中既有反帝反封建的先锋,又有战争年代的战士。
1950年3月,在首任校长李蓬和首届领导班子成员贾武、周册、刘健、刘林、赵冠农的带领下,全校师生奋发图强,办学规模逐步扩大。
1954年8月,学校正式更名为包头市第一中学。1960年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首批重点中学和教改试点学校,数以万计的学子在这里跨入高校大门,走向世界名校。包头一中逐渐成为了一所名副其实的“塞外名校”。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校被重新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中学,学校历任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持续提升办学条件,使学校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2003年,学校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中示范学校,2008年被评为自治区优质高中,全国重点大学录取率达70%以上,先后有110人考入清华、北大。
2020年9月学校整体搬迁至东河区井湾路12号,占地面积十万平方米、可容纳师生3000余人的现代化新校区,成为包头教育的地标。
建校一百年来,学校始终将政治建设置于首位,师生不断学习进步思想,增强民族意识,积极投身党和国家的建设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使命,以党建引领助推学校高质量快速发展,多次荣获自治区教育系统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包头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学校注重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着力培养教师的奉献精神、科学精神、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和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全校294名教职工中,研究生学历104人,占比35%;内蒙特级教师2人、正高级教师4人、自治区学科带头人5人、自治区能手3人、市级新时代名教师5人、市级卓越教师16人、市级学科带头人50人、市级班主任带头人2人、市级教学能手40人;4人获得国家级荣誉,10人次获得自治区级荣誉,89人次获得市级荣誉。众多青年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屡获佳绩,3人获得全国级赛课一等奖,12人获得省级赛课一等奖,72人获得市级赛课一等奖。
学校还注重校本课程建设,开齐开足思想政治、体育与健康、艺术、心理、综合实践活动和理化生实验等课程。学校结合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定期开展主题班会、校园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通过设置文化长廊,展示名人名言、校史故事等形式,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活动现场 张鸿菲供图
体育是学校的一抹亮色。历任校领导都把体育作为增强身体素质、磨练意志、培养团队精神的重要抓手。学校的体育设施先进完备,师资队伍充满活力,课程设置科学完善,先后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首批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包一中女子排球队,在建队50余年中团结拼搏、跨越发展,形成了志存高远、团结协作、努力拼搏、无私奉献的女排精神,先后3次夺得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女排赛冠军,5次代表国家参加世界中学生排球锦标赛,多次参加全国大赛获得前8名以上成绩。历届女排队员毕业后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重点高校录取,成为包头一中体育工作的一面旗帜和包头市的一张“城市名片”,也成了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的一个著名品牌。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