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年级孩子们即将毕业的时刻,张欣妍的个人演唱会开始了,台下的学生都惊呆了,觉得这样的张欣妍太陌生,也太耀眼了。同样,原本对举办学生个人演唱会有质疑的教师,也悄悄跟我说,‘原来这孩子的优势,比我们看到的分数更动人’。”提及这段故事,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实验小学教师孙小会表示,那一刻不仅是张欣妍的高光时刻,更是学校优势赋能项目触动人心的生动缩影。
彼时,性格内向、成绩中等的张欣妍,因一年级拿下校级声乐比赛特等奖而进入学校的“优势清单”。从那时起,孙小会就一直关注这名学生的成长,临近毕业,孙小会提议学校为她办个人演唱会,不少主科教师则担心这会影响复习进度,挤占本已紧张的复习时间。但学校领导层一致赞同这个提议。从选曲、舞美到伴舞环节,学校全程让张欣妍主导。这种信任与放手,让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张欣妍在舞台上绽放了。“非常感谢学校老师的认可与鼓励,孩子非常自信阳光。”张欣妍妈妈在短视频平台郑重地写下这段感言。
清河实验小学党委书记王会光介绍,学校自2014年起深耕“优势赋能”育人体系,聚焦“关注人的成长”核心,基于多元智能、积极心理学理论搭建顶层设计:以“发现优势、发挥优势、发展优势”为核心,确立人人有优、人人向优、人人更优的“三优”观念,明确“自信、自主、合作、创新”的育人目标;同时打造“四位一体”成长场域——物态上,建儿童文学馆、科学赋能馆,设教室“我优我秀”展示角;网络上,用“班级优化大师”量化优势,借校园广播站宣传特长生;家校社区联动,开家长学校更新育人观念,联手动漫馆、少儿图书馆拓展第二课堂,让每个角落都成为“优势生长的土壤”。
但项目推进之初,不少学科教师觉得落地太难。负责美食社团的教师,起初觉得学生“只是玩一玩”。可当学校在劳动课里加入“淮扬菜小课堂”,邀请会厨艺的家长做指导,还推荐他们参加2024年“我爱淮安·淮扬美食小厨王”比赛后,一切开始改变……学生闵毅、王皓月、王芯语、吴维娜等带着团队设计的淮扬菜拿下高年级组团体展演“银勺奖”,学生马梓同获演讲比赛“银麦奖”;李文萱和李袁获亲子组展演“银叉奖”;教师姚雅静、陈景凤获“优秀指导教师”;学校荣获“最佳组织奖”。
为了让“优势赋能”真正走进课堂,学校还创新实践路径。在课程上,与淮阴师范学院合作开设博物课,带学生走进自然激发兴趣;打造青禾合唱团、书画社等20多个社团。在教学模式上,推行“三能课堂”,第一步是“优向预学”,让学生通过个性化任务发现潜能,比如让喜欢画画的学生用漫画记课文;第二步是“优向再学”,即实施分层辅导,例如教师蒋瑞琼带诵读社团时,既给基础好的学生备省级比赛篇目,也给胆怯的学生设“班级朗诵角”;第三步是“优向延学”,即鼓励实践,比如让书画社团学生为校园设计节气海报,速滑队学生带低年级练基础动作。学校特别关注教师的课堂评价,总结出一套评价话术,让学生能在教师如春风拂面的话语中拔节生长。
学校认识到,要想赋能学生优势,教师的优势也必须同步发掘并发扬。为此,学校深耕教师优势培育,以多元平台助推专业成长,各级赛事与活动捷报频传:蒋瑞琼获2025年“典耀中华,赓续文脉”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江苏省一等奖,蔡炜娟获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争做新时代好老师”“七一”宣讲展评特等奖;“三航”培育工程赛课中,孙小会获市赛一等奖,胡纯梅、高丽娟、何刚获区赛一等奖,潘佳佳获市青年教师优课评比一等奖;庄恒、胡纯梅、高丽娟、孙小会、冯宇参与市信息化展示课获好评,沈春艳、蔡炜娟、王丽、朱小慧、蒋理、冯宇、徐蕾承担区级展示课,汪敏获区英语学科基本功比赛第一并晋级市赛。“现在我们教研组开会,不再只聊‘怎么补短板’,而是常问‘怎么扬长处’——这是优势赋能给我们老师的改变。”孙小会说。
如今在清河实验小学,“优势赋能”早已不是少数人的项目:巴昕月、郑好等学生的《山海经》主题画作,入围全国青少年美术征集活动;青禾合唱团拿下淮安市艺术展演一等奖;《我优我秀学生作品集》《“三能课堂”案例集》越编越厚……王会光说,张欣妍演唱会那天的追光,其实照在每个被看见优势的孩子身上——而这束光的背后,是学校用十余年时间证明:教育不是修剪枝叶,而是浇灌根系,当每个生命的优势被唤醒,他们自会成长为独一无二的模样。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