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503件古罗马文物讲述“意大利之源”,你做好准备来国博打卡了吗?

发布时间:2022-08-03 作者:戚悦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7月10日,国家博物馆“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在京开幕。展览于2021年春天在罗马奎里那勒博物馆首次成功举办后,于2022年夏天再次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503件文物讲述波澜壮阔“意大利之源”,为来访的观众们献上一道暑期“文化大餐”。

打造国际合作典范

“志和者,不以山海为远。”

“志和者,不以山海为远。”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意大利的文博机构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合作。2018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就曾与意大利21家博物馆及国内17家博物馆合作,举办了“无问西东——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览。2019年,“归来——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展”更是进一步打造了国际合作典范,成就了两国文化交流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

文物跨国展览是中外交流的桥梁。今年,中意文化和旅游年重启,恰逢中国国家博物馆创建110周年。此次展览不仅是2022中意文化和旅游年的重头项目,也是中意两国文明互鉴、两国文博界的深入合作及两国人民深情厚谊的见证。

mmexport1659513015645.png

在疫情防控期间办好国际合作的展览难度不小。据本次展览中方策展人潘晴介绍,意大利方此次并没有安排工作人员护送文物,而是选择了视频点交的方式,双方工作人员通过视频连线,通过大量的视频、图文资料重新还原展品,共同检查文物布展。这也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第一次尝试视频点交。展出的若干件考古发现和艺术巨作,此前从未在意大利境外展出过,有些甚至从未离开过所属博物馆。

“展品是从意大利各个博物馆调集来的,这也给点交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为要和26家博物馆进行点交。”潘晴介绍,由于意大利与中国有6小时时差,中国国家博物馆配合意大利方,每天下午3点至深夜12点进行点交工作,为期8天。尽管双方工作人员在文保理念、修复理念与搬运方式等方面观念存在差异,但双方积极沟通合作交流、寻求解决方式,圆满完成点交与布展工作。

mmexport1659513018491.png

吉提亚女神坐像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以中、意、英三种语言呈现,观众通过展览可感受到中意两国灿烂文明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这座文化殿堂里相映成辉。

通过文物讲述历史

“意大利人讲述意大利人自己的故事。”

展览甄选了一系列极具代表性的文物,梳理了自公元前4世纪到奥古斯都时代意大利多元文化碰撞与融合的整个过程。

mmexport1659513268925.jpg

祭拜玛尔斯、维纳斯和西尔瓦诺斯的圣坛

走过入口的扇形展台,第一件文物便是祭拜玛尔斯、维纳斯和西尔瓦诺斯的圣坛。圣坛刻画的是古老而神秘的罗马起源——神话故事中母狼哺育双胞胎的情节。圣坛另一侧表现的是战神玛尔斯和美神维纳斯的婚礼,旁边是厄洛斯和西尔瓦诺斯。在圣坛繁复的装饰中,罗马民族具有神祗血脉的主题同玛尔斯和维纳斯的结合联系了起来——神话中的祖先,以及忠贞与和谐的象征。

mmexport1659513309400.jpg

戴头巾的奥古斯都头像

与圣坛相辉映的是展览尾声的奥古斯都像。“奥古斯都”并非人名,而是罗马帝国的第一位元首——屋大维的头衔。公园前27年重建共和国以后,36岁的屋大维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头衔,字面含义为“圣域所在”,为新领袖罩上了一层神性的光环,这个称谓从此成为了他名字的一部分。奥古斯都在记录他一生功业和政治遗嘱的《功业录》中写道:“整个意大利都宣誓效忠于我。”他的新文化政策渗透到罗马人公共和私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由“第一公民”精心构建的新价值体系得到了新颖的装饰图案、建筑公式、社群仪典和日常活动支撑,新价值体系广泛传播,影响力覆盖所有阶层。

展览按时间线推进,共分为11个主题单元:序幕、族群的记忆、语言的流变、诸神的崇拜、罗马的扩张、城市的规划、信仰的演变、奢华的时代、众生的面相、凯撒的后裔、时代的见证。

前4个主题单元主要从社会、语言和宗教的多元视角,展现了罗马统一前的意大利文化。精美的随葬品,体现不同阶层、性别的墓葬习俗;重型青铜盔甲,体现希腊化时代初期军事领域的特征;铭文石碑,体现拉丁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文化趋同的过程;神灵像和祭神物品则反映了意大利半岛内部的宗教的同质趋向与地方特性。

第5-10个主题单元按照时间脉络展现了古罗马如何成为一个地理、政治、文化的统一体。最后一个单元是古罗马货币,展品见证了罗马历史的转折,多维度体现了货币生产、发展、流通等因素对文化发展的深刻影响。

mmexport1659513464997.jpg

送葬队伍浮雕

展览还体现了罗马在超越城邦边界、统一帝国疆域方面表现出的组织能力。这个国家由殖民市(罗马公民或盟国族群建立和居住的城市)和自治市(获得罗马公民权的意大利殖民地)组成。通过这些宗教、风俗、奢侈品,以及一个崭新时代的面孔和图像,观众将领略到奥古斯都时代意大利的风貌——井然有序的城市规划、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网格形状的农田布局、元首划定的区域边界,这些都召唤并塑造了今天的意大利。

博物馆里过暑假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

“条条大路通罗马,今天我坐地铁来看罗马啦!”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刻了象的盘子,很精致,记录的是战争当中闯入了一个找妈妈的小象,罗马人因此赢得了这场战争。”

“我最感兴趣的部分是被雷劈中的东西他们会送回给神,很可爱。”

“我做了攻略,比如这件是雕塑大师利西普斯“休息的赫拉克勒斯”的青铜仿品,大力神披着猎杀的巨狮皮披肩。”

mmexport1659513542643.jpg

休息中的拳击手(复制品)

mmexport1659513544964.jpg

战象献纳品盘

mmexport1659513548216.jpg

休息的赫拉克勒斯

“文化的厚重感”“细节”和“提前做功课”是来访者提及率最高的三个词。

来自北京丰台的刘女士和丈夫带着即将升入初中的孩子来观展。“孩子对古希腊罗马的神话故事特别感兴趣,看过很多动画片和纪录片。”“我们来之前对罗马这一段时期的历史、扩张和战争做了一些了解。”刘女士这样描述一家人的观展兴趣缘起和看展前准备。按照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统一部署,结合工作实际,此次展厅内并没有安排人工讲解员,暂停提供讲解器租借服务,观众可以通过“国家博物馆”APP、“国博导览”小程序收听语音讲解。她也建议来看展的观众提前了解相关背景,“在看的过程中肯定能有更好的体验。”

近期才从巴黎理工学院回国的李先生则是因为“从宣传来看展览规格应该比较高”来看展的。他并不是十分了解古罗马的历史,一路与朋友同行听小程序的语音讲解。“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与穿越千年的文明对话,是文化的厚重感。”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展出的各种古珠宝。近距离观看千年前罗马人所佩戴的珠宝,他十分兴奋。“我觉得非常值得,不来看的话真的亏了。”他展示自己刚刚拍下的金戒指的照片。用冷水将液体黄金凝成金珠,使用胶进行粘合,稳定之后再加热,做出来的戒指落落大方、精致漂亮。黑色的玛瑙戒面看起来十分神秘。“在我拍出来的照片里看起来特别像黑底白珠的人的眼睛。”

趁着假期跟妈妈一起来北京旅游的12岁的山西姑娘小冯表示自己很喜欢位于展厅入口处的“休息中的拳击手”,“刚进展厅就拍了很多照片。”这是令她印象最深刻的展品。“雕得非常真实,他的胡子、受的伤都雕出来了,从雕像尺寸和各种小细节来看都好像一个真人。背上的红色跟绿色像拳击手打完了架身上混着的血和汗。”说起她一双慧眼看到的雕像的各种细节,她滔滔不绝,还主动表示“这很有意思”,自己“回去之后要在网上再找一些别的雕像研究研究。”

正值暑假,展厅内随处可见跟随父母一起来观展的学生。展厅内工作人员介绍,由于暑期孩子们空闲时间较多,同时该展览向18岁以下的孩子免费开放,所以来国博学历史无疑是很多家庭的暑期活动优选。

展览展期为2022年7月10日-10月9日,展览地点位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北3、北4展厅。你做好准备来展厅打卡了吗?(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戚悦)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