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健全协同机制 培育时代新人

发布时间:2023-01-19 作者:陈宏观 来源:教育部网站

一、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在协同育人上的顶层设计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推出了一系列关于教育的政策文件,对于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做了顶层设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依次推出。其中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当前形势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事关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教师节当天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随后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对未来十余年的中国教育现代化整体做出了规划;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2020年金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吹响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更是明确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确定了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工作任务。202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签发第九十八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第六条明确表述“各级人民政府指导家庭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将党中央关于教育的主张落实为国家的法律规范。通过体制、机制的确立,推进三全育人,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政策规划

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既贯彻了党中央的要求,又尊重了基层的首创精神,总结了基层过去好的经验。文件条理清晰,落细写实,指导性强,可操作、好落地,便于执行。

一是围绕立德树人,中心突出。第一部分开宗明义,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着力解决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党的领导、政府负责,合作要求和实施目标明确。

二是聚焦实施执行,职责清晰。牢牢把握学校、家庭、社会三个主体。对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各自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各安排一部分。每个部分先讲各自主体工作,比如第二部分学校部分,定位就是“教书育人主阵地”,必须做好“及时沟通学生情况”,然后在和家庭的协调上做好“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在和社会的合作上做到“用好社会育人资源”。第三部分有关家庭、第四部分有关社会,也是如此,清清楚楚。易于了解和操作实施。

三是提高站位,加强组织领导。专门列出第五部分强化实施保障。要求将文件的落实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务来对待。突出了党委领导、政府统筹和部门的执行,并有纳入重要工作日程的要求,便于检查督导。对于专业的支撑、氛围的营造也有指导性要求,便于实施操作。

三、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上的校本实践

基层学校应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发挥学校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加强新时代学校现代化治理结构建设,积极统筹家庭、社会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自觉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一是观念上的认同,创新治理机制,利用区域化党建平台,凝心聚力,实现价值观认同。

二是育德育心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育人目标、办学目标、办学理念紧密结合,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

三是工作方式创新,形成“党员管理→教职工党员凝心聚力→全体师生、家长、学生价值认同→学校治理优化”的工作路径,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体现学校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赢得全体师生的支持。

四是资源汇集融合,集聚校内外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库延伸至多领域。从全社会关心、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角度出发,用好区域化大党建资源,形成整体合力,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不断优化“党建双覆盖、共建双联动、区校双扶助、团建双行动”的“四双育人法”,以党建为引领,凝聚学校和家庭的人心,带好队伍,发挥好家庭育人的作用,五育并举。同时,学校与属地街道社会实践基地签约,组织志愿服务,使每一名高中学生都能够高质量超额完成40小时、60学时的志愿服务课时要求。在共享资源的基础上,高中全面辐射带动初中。内引外联,积极构建学校、社区共同育人的大环境,着力打通一二三课堂育人“内循环”、校内外育人“中循环”和网上网下育人“大循环”。(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党委书记 陈宏观)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