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潍坊校长职级制改革的20年历程与基本经验

发布时间:2023-01-28 作者:井光进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人民教育》

校长职级制作为一项促进校长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改革举措,已在全国很多地方实施。山东省潍坊市自2004年全面启动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以来,经过近20年深化完善,先后走过了四个阶段,目前已初步建立起比较成熟完善的制度体系,成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举措。一批热爱教育、懂教育、会管理的专家型校长成长起来,办出一批家门口的好学校,区域教育日益呈现出“轻负优质”的理想生态。

1.0阶段:取消学校行政级别

这是校长职级制改革的破题启动阶段。对比改革之前,校长具有行政级别,其任免和管理按行政干部实行任命制,难以充分体现专业化和竞争择优,造成校长推进改革的能力不够、动力不足、意愿不强等问题。此外,在行政级别管理下,各种与教育教学不直接相关的会议、检查、评比、应急性任务等“事务”压于一身,校长不能静下心来按照教育规律潜心办学,学校教书育人的中心任务难以保证。受行政级别限制,校长在各级各类学校之间难以实现流动,好校长大多集中在好学校,成为阻碍优质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的关键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1999年6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试行校长职级制。潍坊市所属的高密市结合实际率先开始试点,在促进校长专业发展、激发学校办学活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01年潍坊市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市直学校。2004年9月,潍坊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的实施意见》,这标志着校长职级制改革在潍坊市全面推开,意味着以全面取消中小学校行政级别、理顺校长管理体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正式启动,迈出了校长走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道路的关键一步。

回顾这一阶段,改革的关键是取消了中小学校的行政级别,时任校长的行政级别按“老人老办法”实行档案管理,新任校长不再确定行政级别,校长全部参加职级评定,实行职级管理,按照职级高低落实待遇,解决校长的职业动力问题,顺利实现了制度转轨,为实现校长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和“懂教育的人办教育”、不断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奠定了制度基础。

2.0阶段:搭建专家办学制度体系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颁布实施,“推行校长职级制”在国家层面被正式提上改革议程。围绕调动校长办学积极性、实现教育家办学的目标,2010年10月潍坊市被国务院办公厅确定为“探索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市。在前期探索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纲要》的新要求,潍坊的校长职级制改革开始走向旨在实现教育专家办学的2.0发展阶段。

2011年8月,潍坊市发布《关于深化和完善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从如何选好校长、如何用好校长、如何激励好校长以及相应的保障制度四个层面,建立起包括校长后备人才、校长公开遴选、职级评定、绩效薪酬、任职交流、延长退职年龄、校长监督、校长退出等一整套完备的、上下贯通的制度体系,并全面落地见效。全市校长后备人才数量达到1605名,469位校长由城镇学校、优质学校交流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职,19位校长被评为特级校长、216位校长被评为高级校长,新选聘的281位校长均出自教育系统优秀教师和管理干部,校长平均年听课198节,先后有21位市、县教育局业务副局长“不当局长当校长”……市、县财政为支持改革,每年拨付校长职级绩效工资达3500万元,建立并巩固完善了专家办学的制度框架。

这一阶段的改革,主要着眼于实现专家办学的目标,围绕怎么选校长、如何管校长,在取消行政级别的基础上,搭建起贯通衔接的专家办学制度体系,真正让校长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全面激发了学校的办学活力,促使校长走上专业化、特色职业化的发展轨道,学校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3.0阶段:推进依法自主办学

2015年,教育部出台《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管办评分离、落实学校法定办学自主权成为教育改革的“必选项”。为落实好这些要求,潍坊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化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从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完善校长选聘机制、建立校长退出机制等方面,明确了13项新举措。以此为指导,市教育局会同相关部门相继印发《关于开展中小学依法自主办学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潍坊市中小学办学章程制定规程》等七个文件,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宏观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依法有序参与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将校长职级制与落实校长负责制同步推进,与提高教育治理能力有机结合,使改革进入到3.0阶段。

这一阶段改革的主要做法是,将校长职级制改革全面纳入依法自主办学的轨道,将校长治理能力提升与办学育人实践融合,不但靠好校长更靠好机制,办出好教育。

一是理顺政校关系,建立政府宏观管理机制,明确“怎么管、管什么”的问题。把职称竞聘、评优树先、绩效工资分配等自主权还给学校,通过建立清单管理、底线管理制度明确校长的职责权限,规定了学校必须做和应该做好的事项。通过建立教育督导制度和“底线管理+创新发展+满意度评价”的学校考核机制,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二是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优化决策、执行、监督机制,解决好“谁来办、怎么办”的问题。通过完善党组织机构及各项制度,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领导核心作用。通过制定学校章程,实现“一校一章程”,引导学校建立起按章程办学、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机制。通过加强校务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办学理事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建设,让学生、家长和教师等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学校治理,保障利益相关者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

三是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明确“依靠谁”的问题。在实现教职工“县管校聘”基础上,凡是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职称评聘、师德考核、评优表彰、绩效评价等事项,均由“教师商量着办”。同时,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行教师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的师德前置、评前承诺等重要机制变革,构建教师层级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四是引导社会依法有序参与,解决好“谁来评价、如何监督”的问题。通过建立学生家长全覆盖的学校办学满意度评价制度,促使学校、校长和教师主动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建立中小学办学理事会制度,让社会广泛参与学校治理,充分发挥其在学校决策、执行中的监督保障作用。通过引入第三方专业评价力量,确保对学校、对校长评价的专业性、公平性和权威性。

4.0阶段:提高校长治校育人能力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以来,面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重任,校长的职业能力与素养提升显得至关重要。特别是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要把培养好、选配好校长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和激发办学活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加快提升校长的专业素养。

同年,潍坊市启动实施校长治校育人能力提升工程,聚焦“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总目标,构建起“从严治党、现代治理、团队建设、课程领导、资源整合、改革创新、自我发展”七项能力提升模型。这七项能力包括:一是提升从严治党能力,全面掌握党史国史军史,明确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建设要求,熟悉党建、干部、人才、知识分子政策,在抓党建促教学、抓党建聚人心上做文章。二是提升现代治理能力,健全完善、规范运行以学校党组织为核心,理事会、校务会、教代会、家长委员会为主体,按章程办学的“一核心四会一章程”的现代学校治理机制,解决好决策、执行、监督、评价等问题,推进扁平化管理,提高学校治理效能和办学效益。三是提升团队建设能力,熟悉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对师德师能建设、校本教研、职称评聘、评优树先、绩效激励等有见解、有措施,善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四是提升课程领导能力,对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有深入研究,对课程开发实施全环节有总体把握,正确处理知识学习与实践体验、校内学习与社会锻炼、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的关系,真正做到立德树人。五是提升盘活资源能力,推动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良性互动,把服务社会作为学校的重要功能,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把合作共赢、开放发展作为学校对外关系准则,积极开展校内外合作与交流。六是提升改革创新能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带领广大教师创造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真正实现“公平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的价值追求。七是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弄懂基本的教育规律和管理之道,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这一阶段的改革,一是建立校长七项能力创新成果展示制度,将每学年的思考和办学实绩展示出来,作为校长职级评定重要依据。二是建立“未来教育家”治校方略路演制度,让校长后备人才全员参与。三是实施校长领军人才成长工程,培养一批治校育人卓越校长。

回过头来看,校长职级制改革在潍坊全面推开至今已近20年,基本经验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坚持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在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的过程中,行政部门应简政放权,克服管得过多、过细,不敢放手、不愿放手等问题,充分落实校长的办学自主权,发挥好校长这一“关键少数”的重要作用,真正实现学校由“管理”到“治理”的转变。同时加强底线管理,列出学校规范办学的底线清单,树牢校长的责任意识;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靠法律法规,创新和完善各项制度,建立起促进学校规范发展的有效约束机制。

二是坚持民主协商多元参与。校长职级制改革必须坚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组织、编制、人社、财政、教育等部门的协同配合、群策群力下共同推进。每一项触动利益的变革举措,诸如校长的职级评价指标体系等,都必须通过民主协商机制赢得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和充分支持。在明确教育行政部门职能定位,准确厘清政府与学校、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及家长等各种关系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三是坚持提升校长治校育人能力。再好的政策、制度都要靠学校来落实,只有始终把校长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摆在突出重要位置,不断优化制度供给,提供精准服务,建构宽松环境,加强评价引领,让校长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沿着专家办学的路子治校办学育人,才是校长职级制改革成效不断彰显的核心所在。

四是坚持不断深化久久为功。校长职级制改革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既要根据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来修订完善制度体系,又要结合本区域教育发展的新变化来不断调适健全。通过一以贯之的深化完善,让校长职级制改革始终保持鲜活的制度创新力,带动校长、教师以及教育局局长等各个群体素质提升和专业化发展,推动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井光进 作者系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副局长、潍坊一中党委书记)

《人民教育》2022年第22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