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首届中国—东盟公共卫生论坛在贵阳召开

发布时间:2023-09-04 作者:梁丹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梁丹)8月29日,以“合作共赢,共筑东盟区域卫生健康共同体”为主题的首届中国—东盟公共卫生论坛在贵阳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乔杰,就中国—东盟公共卫生科技合作中心建设提出“四个一”目标,即“建立一套中国—东盟公共卫生科技合作制度和机制、构筑一个中国—东盟公共卫生数据和人员交流平台、培养一支中国—东盟公共卫生科技合作队伍、产出一批中国—东盟公共卫生科技合作成果”。

今年4月,在科技部、教育部支持和指导下,由北京大学牵头,正式成立中国—东盟公共卫生科技合作中心。作为中心主任,乔杰表示,中心建设的使命是以解决中国和东盟国家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为导向,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措施,保障区域卫生安全。

中国与东盟国家为什么迫切需要开展公共卫生合作?在乔杰看来,公共卫生风险一直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面临的主要非传统安全威胁,是区域健康水平提升的主要阻碍,给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带来巨大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与东盟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在抗疫物资提供、防控经验分享以及疫苗研发、生产和供应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展现了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合作的巨大潜力。

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合作如何开展?乔杰指出,东盟各国公共卫生基础不同,差异显著,建立一套切实可行、有章可循的合作机制首当其冲。

此外,推动公共卫生教育、开展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是最有活力和最有影响力的重要合作领域之一。乔杰指出,未来中心将实施面向东盟国家开展联合培育学位项目、公共卫生高端人才短期培训、青年科学家项目等,支持东盟国家科技人员来华学习公共卫生技术,培养一支中国—东盟公共卫生科技合作队伍。

让科技赋能公共卫生合作,以重大疾病防控科技合作为切入点,依托北京大学全球卫生海外教学科研实践基地,未来,中心将通过开展中国—东盟公共卫生联合研发示范项目,形成中国公共卫生核心技术和经验在项目地区转化的机制和路径,为拓展其他公共卫生领域的技术合作积累经验。

此次公共卫生论坛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和贵州医科大学共同主办,是中国—东盟公共卫生科技合作中心正式成立后的第一个重要活动。乔杰强调,北京大学将以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合作论坛的召开为重要契机,在2019年牵头成立的“中国—东盟高校医学联盟”的基础上,携手国内和东盟国家的合作伙伴,凝心聚力、并肩前行,以更加开放的理念、更加务实的举措,加快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打造中国—东盟公共卫生科技合作的科学研究基地、技术创新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推动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合作成为全球卫生领域区域合作的典范。

乔杰在论坛上发言。活动方供图.jpg

乔杰在论坛上发言。主办方供图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