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以来,福建师范大学团委以“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为主题,围绕理论宣讲、党史学习、乡村振兴、发展成就观察、民族团结5个类型及“牢记总书记教导,奋进新征程”“行走环带·发现环带之美”等14个专项,组建了492支社会实践团队。青年学生们奔赴祖国各地,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绽放青春绚丽之花。
走心:少了迷惘,多了远见
实践育人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有机组成,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有效途径。
心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沿着心理健康辅导进校园、心理健康宣传进社区、心理健康调研进乡村3条行动路线,以立体化的实践模式为基层的心理健康工作带去全方位的服务,促进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协调发展。
美术学院师生团队组成的“丹青绘就大美长安 青春添彩智慧公园”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深入福州仓山智慧体育公园,开展了一系列绘画主题实践活动。实践队成员先后实地考察了公园内3座大型水塔的位置分布及其周边设施与配置情况,结合实际情况和现实所需,最终确定“智慧体育”“乘风破浪”“坚守初心”3个主题,精心设计和绘制墙绘作品。
实践队队员王斯齐说:“通过社会实践,在不断调研和创作中提升了专业水平,鼓舞着我们将艺术创作扎根人民和反映人民生活,创作更多美术精品。”
走实:少了躁动,多了踏实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
地理科学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的青年学子们组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科特派助力共同富裕实践队,深入科特派制度的发源地福建省南平市进行深度调研。在武夷山市红星村,实践队采访了多位村干部、科特派部门工作人员,从中了解到科技特派员主要教农民如何提高产量与品质,进而来提高茶农的效益,并且向茶农宣传推广一些新的技术、设备、机械。
化学与材料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深入福州、莆田、宁德、三明等地的乡村中小学、社区,开展了一系列化学科普专题社会实践,让乡村学生近距离感受化学的魅力。在三明将乐常口村、肖坊村,宁德古田金翼村、洋上村等地,实践队的志愿者们以“硫酸铜玫瑰”“指纹显现”“彩色小火山”等趣味化学小实验,以及自编自唱的《化学元素歌》带领孩子们走进化学科普的大门。
实践队队员吴柯莹同学说:“我们希望能帮助乡村学生激发对科学的兴趣,激励他们成为国家建设所需求的人才,完成自己的梦想。”
走深:少了浅薄,多了深刻
“三下乡”社会实践是上好“大思政课”的拓展延伸,引领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福建师范大学国家级红色精神宣讲团——福润九州公益实践队,前往福建福州、宁德等地通过调研走访、理论宣讲以及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闽东畲族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发挥的重大作用。实践队成员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着每个村落的红色历史与发展变化,把陈列在各村、各展馆内的先烈事迹转化为以视频为形式的调研成果,并进行媒体传播。
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云程法轫·笃廌前行”实践队13名师生走进南平市和武夷山市,开展融法治教育、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历史、自然生态保护等为一体的送法下乡之旅。在武夷山星村镇,实践队将普法宣传深入村民家中,着重走访老年人的家庭,着重关照老年人权益保护,对空巢老人细心讲解养老型诈骗、“保健品”骗局等,并赠送法律周边。
21名来自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生深入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他们用镜头语言生动反映掌中木偶、施厝扁担术、北管戏曲、浮粿小吃制作技艺等非遗技艺,希望以独特的青春视角让非遗“潮”起来,通过新媒体平台将中华传统文化推介给更多海内外朋友,讲好“福建故事”。
实践队队员陈芬婷说,“‘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真情。’我们深入感受霞浦的风土人情与产业振兴,收获良多,有效锻炼了我的‘四力’,使我对新时代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青年学子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民众百姓,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贡献青春力量。”福建师范大学团委书记周延锋说。(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龙超凡 通讯员 朱洁瑜)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