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让我这一生‘精彩地存在,满足地离开’。”近日,在宁波财经学院的校园里,不少师生来到宁波海曙区红十字会的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处,郑重许下“生命之约”,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中的一员。
“人体器官捐献是自愿、无偿的,如果捐献意愿发生改变,可以随时变更或撤销。”“捐献发生在逝世之后,不会影响抢救和治疗,最终能否实现捐献,需经医学评估并尊重亲属的意见。”……活动现场,海曙区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忙着跟师生们科普宣传人体器官捐献登记的相关知识。
“参与捐献人体器官不是一时冲动,而是自己深思熟虑后作出的选择。”该校大四学生蓝梦吉介绍,最早萌发捐献器官的想法源自大二上学校生命教育课时看到的一篇一家三人先后捐献角膜遗体的新闻,“当时我觉得非常震撼,这让我对怎样使生命更有意义这个问题有了更多深入的思考,并最终决定也加入这一行列中来。”
“我想完成我妈妈的遗愿。”在活动现场,该校大二学生王赢泽完成了器官和眼角膜的捐献登记。王赢泽的母亲两年前因病离世,临终前,他的母亲想捐出自己的眼角膜,献给有需要的人,但是遭到了家里长辈的坚决反对,“我希望能在我生命的尽头,还能以这样的方式挽救另一个生命。妈妈没能完成的事,我来完成。”
“这是送给自己最好的生日礼物!”当天是该校辅导员邵洋的生日,她郑重地完成了捐献登记,“在自己生命诞生的纪念日作出这个决定,觉得特别有意义。”
“人这一生中一定要用有限的生命无私地奉献,这样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宁波财经学院团委副书记孙珺介绍,在该校青年师生中,大部分人对生死都看得“明白”,对器官捐献的事情也理解得很“通透”。
据了解,当天宁波财经学院共有200余名师生登记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师生参与器官捐献登记,既是对人类真情真爱的传递,更是有力地体现了新时代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宁波财经学院党委副书记吴勇介绍,下一步,该校将继续做好思政育人“大文章”,搭起生命教育“大舞台”,以更生动立体的形式讲好“生命故事”,让更多学生更科学理性地去直面人生的各种境遇挑战,在奋斗奉献中找到人生的航向、探索生命的意义、创造生命的价值。(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史望颖 通讯员 徐凯阳)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