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曹曦 通讯员 王文)12月22日,由哈尔滨学院、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哈尔滨分公司联合主办的“开启教育数字化发展新赛道,谱写政校企合作共赢新篇章”暨素质教育学习成果采集试点工作宣介会在哈尔滨市华文学校举行,试点采集工作正式启动。
与会者在教学楼的美术教室看到,学生们通过人脸识别系统,有序进入教室,任课教师说:“学生完成45分钟的美术课学习,下课退签后,即表示完成一个学时,系统将学习过程、时长采集输入存储,形成第一次学习经历记录。未来学生们通过多次学习完成并掌握了这个阶段的学习内容,采集系统将为其生成第一份阶段性学习的结业证书,这份学习成果被存储到学分银行个人学习账户中,就会拥有被学分银行认证并储存的专业学习成果和学分。”
哈尔滨学院副校长孙红镱表示,此次活动依托学分银行的管理模式,积极发挥学校继续教育学院、市民学习中心职能,根据素质教育领域的学习科目内容,通过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记录、存储、考核、认证,最终形成权威的学习成果认定报告,营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氛围。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哈尔滨分公司副总经理吕浩指出,哈尔滨联通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加速构建以数据为要素的数字化底座、智能化应用,赋能教育各场景应用,持续推动教育行业数字转型、智能升级。
据介绍,学习成果采集系统与平台依托于规范的学分兑换框架和标准,为各级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提供接入通道,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学习成果转化平台,实现采集、转换、存储的数据具有真实性、客观性,数据可追溯不可逆,让学习成果更具过程性、真实性、权威性。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