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撑文化强国建设

发布时间:2024-01-26 作者:王利利 姜朝晖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民族教育》

摘要: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价值引领。从内在特性和时代内涵上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民族性、时代性和崇高性。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为此,可以从把德育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充分发挥课堂育人功能、推进教师德育专业化、注重发挥榜样作用、突出社会实践育人作用、加强研究宣传阐释等六个方面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文化强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专业化;实践育人


2023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七个着力”要求,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明确了路线图和任务书。其中强调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为持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时代新人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我国丰富深厚的文化基础,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行动指南。因此,深刻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科学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特性与时代内涵,进一步探讨如何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实现教育强国和文化强国的关键性任务。

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政党和国家精神大厦的基石。它是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也是一个民族、一个集团和一个人长期遵循的根本行为准则。只有确立起这样一套价值体系,政党精神和民族文化才能形成牢固的精神大厦而不会被动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所要秉承和坚守的价值体系,体现了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的价值理念与精神追求。正如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指出的:“我们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体现了仁人志士的夙愿,体现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要是中国人,就应该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灵魂。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崛起或者复兴总是以民族文化的复兴作为强有力的支撑力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也是人民精神幸福感的主要来源。无论经济发展多么迅速,物质文明达到何种高度,与之相匹配的要有精神文明的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和满足感才会有真正的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孕育于几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又与当代中国的社会实践进行了有机融合,是一个严密的体系,而且文化自信贯穿其中,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思想底色和人文精神。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从教育的文化属性与文化功能角度看,一方面,教育本身立足于一定的文化传统中,甚至有时候是作为文化一部分而存在;另一方面,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以文化为中介,除了进行文化筛选和整理及交流之外,还能进行文化的更新、深化与创新,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2013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日益被重视。2022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价值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特性与时代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民族性、时代性和崇高性。第一,它跟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高度一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第二,它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内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2]第三,它是先进的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一个社会的主流精神和价值取向,它的三个层面即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以及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与当前中国社会的发展需求高度契合,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3]。第四,它是崇高的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长远利益,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的行为提出了崇高的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独特精神气质相结合,使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也经历了从‘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到‘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的变化;在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法论上体现出了从‘批判地利用’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转化”[4]。例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大同”“天人合一”“和而不同”“仁者爱人”“亲邻友善”等思想与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内核不断融合,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正是在这种结合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延续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传统和文化而成为被广泛认同的、人们共同坚持和遵守的价值标准和思想观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发展。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当前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广大人民的共同期盼和追求。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更加聚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全面推动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路径

把德育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加强校风、师德建设,坚持教书育人,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循循善诱、春风化雨,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授美德,每一次活动不仅健康身心而且陶冶性情,让学生得到倾心关爱和真诚帮助,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要以党建精神为源头和基础大力开展红色教育。必须把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作为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宣传教育的最好教材,大力弘扬,常抓不懈。要全方位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把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融入主题教育活动中;同时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涵养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要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创新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充分发挥课堂育人功能,推动价值观教育融入学科教学。第一,教育教学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教材编写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的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教育举办者和学校管理者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科学合理地开展教育教学实践。要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在知识、技能目标之外要重视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设计上要注重系统性与层次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其中,同时要体现时代感和现实感。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进全体教师的德育专业化。第一,要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在教师资格认定政策和制度中融入“道德维度”,除了道德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融入道德实践活动的考量,例如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时间等。第二,教师教育方面要注重对师德的培育以及对教师价值观和职业认同的引导。如在教师教育课程内容上适当进行调整,例如设置“如何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教师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中蕴含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怎样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等课程或者话题讨论,引导教师更好地树立自身的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第三,教师要有主动承担德育工作者角色的自觉意识。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不断提升自身德育专业素养。加强教育专业知识学习,在提升教育教学素养和水平的同时,不断学习德育专业知识和提升德育专业能力以及相应的德育实效。

注重发挥榜样作用,鼓励各行各业涌现先进典型。要充分认识到榜样所能发挥的重大作用,尤其是榜样在一线工作和基层工作中的力量。要从不同的行业中发现榜样,谨慎树立典型,从急难险重的任务上彰显榜样的精神面貌与政治担当。要从平凡的事业和生活中发现榜样,从自己身边的点滴小事中发现榜样,培养和激发“争做榜样”的社会氛围。鼓励教师成为学生的“榜样”,广大教师要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要结合自身成长的经历学好“四史”,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刻苦学习,砥砺品格,增长本领,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社会实践育人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5]。第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在落实上下功夫。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健全各行各业的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第二,充分发挥社会大课堂的教育作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党团活动可以通过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党团干部和党员团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水平。要引导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祖国的发展变化,体验丰富的社会生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不断的实践中内化于心。

加强研究宣传阐释,增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共识。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要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研究阐释,讲清楚其鲜明特征和实践要求。”[6]但是已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缺乏实证研究和跟踪调查研究。在当前新时代,要加强系统性的长线研究和调查研究,提高研究的科学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更加丰满且富有说服力。要加强在各界人士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研究,既要注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体内涵的阐释,也要开展对每一个词的深入研究。要避免研究的抽象性,注重研究的生动性和可接受性,形成被人民群众广泛认同和接受的研究成果。要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民性”,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守正创新,坚定文化自信,走中国特色道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31.

[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EB/OL].人民网(2014-05-05.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505/c1001-24973097.html.

[3]赵剑英.系统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11-08.

[4]张峰.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深度解析[J].当代中国与世界,2023(2).

[5]中央文献出版社.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6]中央文献出版社.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作者王利利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理论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姜朝晖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理论研究所所长)

*本文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科教育融合的案例研究”(项目批准号:GYJ2022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国民族教育》2024年第1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