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陈欣然)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天津时的重要讲话在天津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日前,天津医科大学师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的足迹,先后来到西青区第六埠村、古文化街、平津战役纪念馆等地,开展“寻访总书记足迹”行走的思政课研学实践,重温习近平总书记来津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汲取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的精神动力。
天津医科大学师生走进第六埠村开展了“重走长征路”党史学习教育,大家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第六埠村之路,与当地村民进行深入交流。村民以去年辛口镇洪涝灾害后农业生产恢复为切入点,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指导辛口镇的情况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学生们进入蔬菜大棚,了解蔬菜种植过程和常见病虫害防治等知识。
在古文化街,师生们尝一尝十八街麻花,看一看泥人张彩塑、杨柳青年画,感受到天津传统文化的魅力。学工部教师孙艳京发挥历史专业优势,带领学生们深刻领略天津文化内涵,感受城市古韵,传承城市文脉,弘扬传统文化。在寻访泥人张的过程中,天津医科大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生宣讲团成员张新悦动情地说:“作为一个天津人,我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讲好天津故事,展现天津形象,传播天津声音。”
在平津战役纪念馆,师生们汇聚在展厅内,瞻仰伟人雕塑,缅怀革命先烈,药学院本科生党支部书记、辅导员朱虹带领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重忆入党初心。药学院学生党员李怡欣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一定要牢记革命先辈为中国革命事业付出的鲜血和生命。作为新时代医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要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锤炼过硬本领,将所学转化为所用,让青春始终与党同频共振。”
天津医科大学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以“行走的思政课”进一步提升学生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据悉,学校将继续丰富思政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方式,引导全校青年学子牢记嘱托、学思践悟、善作善成,着力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师生在第六埠村蔬菜大棚,了解蔬菜种植过程和常见病虫害防治等知识。学校供图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